Start the Earth Unity Movement
啟動地球統一運動
當代地球人類
都必須談‘統一’。
地球人類和平統一共存共榮
人類在地球文明化
‘統一’比‘對抗’比較利益
人類談統一,不是統一在國家主義。
而是統一國家主義,一起在這個地球上,形成生活、生命、生存的命運共同體。
人類和平統一在地球,形成有全球人類集體領導的合理化世界政府體系。建立合理化世界憲法,以合理化全球治理政策全球治理。
合情有效合理化統一,不是武統,也不會是武統。
武統的統一,喪失人類文明化的定義。
武統喪失當代文明化政治的意義。
國家主義鬥爭的武統,終究是逃不了生命週期的。
武統絕對是無法統一地球的。
原理是:
活到世界來的人類,人性是萬物造物主創造的萬物之靈。
萬物之靈會持續進化應世集體智慧。
誰怕誰?烏龜怕鐵錘?
人類的歷史,各個政治實體歷代的王朝,都是被"正義"所推翻而改朝換代的。
這是當代政治人物必須引以為鑑的。
當代全球政治人物放棄小鼻子小眼睛,放棄還搞國家主義的政治鬥爭吧!
呼籲當代政治人物放開心胸,造福全球人類,執行地球統一運動 。
武裝統一帝國統治的世界主義,最終還是會被人類的正義所消滅。
唯有世界整合行政思想全球民主憲政共和世界主義是人類在地球共同目標的奮鬥思想。
我的老祖宗是蒙古人,由我的蒙古老祖宗當年創造讓中國的固有疆域呈現在中國歷史歷代王朝的最大疆域,讓身為當代的地球人的我們,如何來思考人類在地球的未來呢?
元朝是中國版圖疆域最大的王朝。
忽必烈建立的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版圖最大的王朝,是世界歷史上第二大的帝國,疆域空前遼闊,向東到日本、向南到泰國、向西到天山、向北到貝加爾湖。
此外,元朝還有四大汗國以及其他包括高麗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在內的藩屬國。
蒙古帝國,自成吉思汗建立以後就一直四處征戰,經過幾位汗王的征服擴張,尤其三次西征滅亡占領了歐洲許多地方,把帝國的疆域不斷增加。
蒙古帝國最鼎盛的時候國土面積有3300萬平方公里,雖有部分領土存在爭議認為只是2400萬平方公里,不論如何它都是世界歷史上第二大的帝國。
元朝以前,也有邊疆少數民族進入中原並建立自己的政權,卻從來沒有能夠統治整個中國。
但蒙古人崛起後經過了70多年的軍事征伐,終於把中國的絕大部分統一起來,形成了疆域空前遼闊的元帝國。
除了今新疆地區較大變動外,元朝的疆域是穩定的:在北方,西起今額爾齊斯河,東至鄂霍次克海。在東部,擁有朝鮮半島東北部。在西南,包括今克什米爾地區以及喜馬拉雅山南麓的不丹、錫金等地,今緬甸東北部和泰國北部。
元朝與漢、唐極盛時期的疆域相比,元朝不僅在面積上大大超過唐朝、漢朝,在控制程度上也有過之而無不及。除了吐蕃地區和今新疆東部三個直屬於朝廷的單位(別失八里、哈剌火州、哈密力)以外,元朝在全國都設置了行中書省,簡稱行省,其中包括漢唐時從未設置過正式行政區的蒙古高原以北和遼河下游以北地區。
蒙古帝國有四大汗國,它們是成吉思汗分封給他兒子的。
1227年,成吉思汗病逝寧夏六盤山,遵囑次子察合台、三子窩闊台、四子拖雷、長孫拔都(長子朮赤二子,當時朮赤已不在人世)和成吉思汗的幾個弟弟參與額度分封。察合台分到了原西遼故土,領軍4000戶;窩闊台雖然即位,家族領地卻只有乃蠻舊地,領軍4000戶;按蒙古「幼子守產」習俗,拖雷繼承了以蒙古帝國發源地鄂嫩河上游與克魯倫河上游為中心的蒙古本土,領軍10.1萬戶;拔都獲得了父親的領地額爾齊斯河以西的草原,領軍4000戶。剩下的領地和軍隊分給了成吉思汗的幾個弟弟。中原漢地和中亞的「河中」地區作為「黃金家族」的共同財產,由大汗窩闊台設置統領管理。
四大汗國雖然隸屬於蒙古,但也各自獨立。
忽必烈(拖雷之子)繼承汗位建立元朝後,四大汗國中除了伊兒汗國因為是忽必烈的弟弟所建所以一直承認他是宗主和元朝關係,其他三個多多少少對元朝有不滿和衝突,之間常發生戰亂。因此,屬於蒙古帝國的四大汗國的領土,卻不算在後來元朝的版圖。如果四個國家加起來 全部的 領土疆域達到一千萬平方公里。
元朝繼承蒙古帝國主要的領土,其實際面積只有一半。忽必烈征服一些地方,滅亡南宋統一中國,元朝當時的國土面積大約在一千五百萬平方公里。
現在,台灣海峽兩岸的人民事實已經分治70年以上 而且都已經邁向安居樂業的生活環境。
當代中國的固有疆域理論,揚言要武統台灣? 為了向中國的老祖宗有所交代為什麼不把原本中國固有的最大疆域全部再度復興呢?
當代政治人物是搞政治,不是要搞統治, 不是要搞武統,是要真正的搞政治。
當代政治人物最大的責任就是造福全球人類,而不是統治人類。
所以當代政治人物最重要的政治問題,就是人類在整個地球是呈現無政府狀態。
當代的政治人物必須設法共同和平統一地球,才能真正造福人類。
如此讓整個全球也成為是你的疆域,這樣的固有的疆域論點,是全球人類共有,而不是某個政治實體統治行為。
這樣的說法是確立的。
任何政治行為,都必須要以造福人類為目的。
違背這樣的政治邏輯意義,就必須被公評。
正視全球某些政治實體分治超過半世紀以的事實。
如此的政治實體人民今日是安居樂業狀況,並非民不聊生狀態。
這樣的政治實體人民生活型態, 人類應該互相感到驕傲,更何況互相有血緣的政治實體之間,更是要為此感到驕傲與祝福。但是,如此互相有血緣的政治實體,反而要大動干戈,硬要對有血緣關係的政治實體武統、血洗, 那就非常不人道的霸王硬上弓的霸權統治行為。
如此霸王硬上弓的武統、血洗的霸權統治,那就必須考慮人類處於文明進化狀態的整體國際間的政治形象、世界正義、世界和平,共存共榮,造福人類的政治價值或統治代價。
政體之間強制進行武統就是不對,政體之間和平統一並不是沒有了辦法 。
和平統一政體的唯一辦法,就是人類統一地球。
人類統一地球是全球政治人的共同政治總目標。
這就是人類共創在地球集體統一領導中心,共創合情、合理的世界政府體系,有效、合法執行全球治理政策。
這是全球政治人物必須"共同契作"的全球政治工作。
如此,全球人類在地球就統一了。
這樣快樂的人類統一地球政治思想, 原本互相分治的政治實體自然而然的也就統一了。
如此的讓全球人類安居樂業、和平共存的全球政治工作 ,為何全球政治領導當局不即時覺醒?不趕快決策,執行這樣偉大的政治行動呢?
居然有人還要搞那繞不出死胡同的武統具血緣系統的政治實體的蹩腳政治戲碼呢?
呼籲關鍵政治人物,懸崖勒馬!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善哉!善哉!
當代政治人物皆不是天生的政治家。
在這人類文明的進化時程,政治人物,如果無視人類合理的生活主權,不管任何理由,企圖以武統,發動戰爭,讓互不相干無冤無仇的不同族群人類,自相殘殺,哀鴻遍野,戰爭慘死,是嚴重違反文明化的政治道德與道理。
國家統一 vs. 地球統一
統一一個國家因為是不同的政黨或政治實體的政治鬥爭 ,所以將導致殘酷戰爭的相對應,並無法塑造真正世界和平的境界。
事實上,人類在地球任何國家主義的鬥爭,都將導致殘酷的戰爭的局面,讓人民隨時遭受殘酷戰爭的蹂躪,隨時過著戰爭摧殘的膽戰心驚的生活。
但是造福人類的地球統一運動,卻不需要以殘酷戰爭的方式,就能讓人類邁向真正世界和平。
這個重點是確定不必要以戰爭來解決,而是以全球人類政治思想再教育的模式,解放國家主義,運用“世界整合行政思想“、”全球民主憲政共和的世界主義“就可以達到政治目標。
而且更重大的效益,就是從此以後,全球各政治實體之間的內政或固有疆域領土統治權的糾紛問題,也將自然一併被化解,消失無蹤。
所以當政治家的政治總體目標,原本設定國家統一的政治目標,只要升級為“地球統一“這樣的全球政治目標,則原本設定“國家統一 “的政治目標,則已沒有操作的意義與價值了。
全球各政治實體執政當局何樂而不為呢?
或者政治實體的執政當局仍然是固執的堅持武力統一國家呢?
當代的人類世界,應該是沒有這麼笨的政治人物吧?
W.I.A.緊急倡議:
當代地球人類唯一落實‘世界和平,共存共榮’的方案。
以‘地球人類大整合’,取代全球各別國家主義政治實體集團的‘對抗政治鬥爭’,以落實造福全球人類。
和平統一地球與人類,以創新全球政治的‘世界整合行政思想’,解放國家主義鬥爭的對抗政治行為,是文明進化人類世代的全球政治人物的創新全球政治共識。
任何不同意識型態政治實體或集團的’政治對抗’鬥爭,總是無法脫離國家主義鬥爭的漩渦,而造成對人類在地球和平共存共榮的傷害。 因為,殘酷的戰爭,總是存在’政治對抗’與‘國家主義鬥爭’的漩渦中。
因此,在當代文明進化的人類世代,全球政治人物必須互敬、互愛、互諒、互容,平起平坐,排除全球不同意識型態政治實體的‘政治對抗’,解放國家主義,大家互相包容不同意識型態政治實體或集團,大家彼此互相'存異求同',共同以創新'世界整合行政思想''全球民主憲政共和的世界主義',和平統一地球與人類,共構合理的'地球和平統一管理委員會'與'世界憲法',鎖定地球現況,改造聯合國,形成包容全球不同意識型態政治實體或政治集團的合理'世界政府體系',訂定合理的'全球治理政策',執行合理的' 全球共治'、'全球治理'的創新政治系統模式。 如此,全球政治實體在地球大整合,讓地球的人類大融合,成為‘一個地球,一家人’的全球政治模式’。
這不只是造福個別政治實體的人民,也造福全球所有的人類。
讓當代全球人類,在地球排除恐怖戰爭,讓全球每個人,皆擁有合理的生活自主權,這是地球文明進化人類世代緊急全球政治問題的共同處理焦點方案。
人類全球政治歸零思考
今日的國家體制,只是服務人民的公務機構而已。
未來國家主義鬥爭已經沒有意義了。
今日一個國家在這個地球上多佔一塊疆域或者少佔有一個島嶼,都變成沒有意義了。
昔日的國家體制都是專制統治體制,屬於統治者所擁有的。
一個國王統領一個疆域 ,就是那個國王所擁有的領土。
專制體制的國家並不是屬於人民的,而是屬於國王的,屬於統治者的。
但是今日人類在地球邁向文明的階段,地球上國家體制屬性,都是公家的,公共的,不是屬於個人的,不是屬於國家當局領導者的。
人類文明進化的今日,國家體制,只是服務人民的公家公務機構,已不是國家執政當局個人的財產。
因此,今日國家在地球上,多佔有一個島嶼,多佔有一塊疆域,或者是少佔有一個島嶼,少佔了一塊疆域 ,多統制一個島嶼或者是少統治一個島嶼,已都變成沒有什麼意義了。
除非你這個國家執政當局,還是把國家當成私有的財產在看待 ,或者該政治實體執政當局只是一個傳統國家主義典型的執政當局而已。
未來在人類的進化,集體智慧引導之下,全球所有的國家體制,自然融合形成一個合理世界政府全球標準政治作業公務體系。
這是人類在地球進化必然的全球政治之道。
呼籲當代政治人物放開心胸,造福全球人類,執行地球統一運動 。
武裝統一帝國統治的世界主義,最終還是會被人類世界正義所消滅。
唯有‘’世界整合行政思想“、”全球民主憲政共和世界主義‘’,是人類在地球共同目標的奮鬥思想。
身為當代的地球人的我們,如何來思考人類在地球的未來呢?
任何政治實體的固有疆域鬥爭,就是要為向老祖宗有所交代的政治鬥爭,已經落伍,已經違背人類文明進化。
當代政治人物是搞政治,不是要搞統治, 不是要搞武統,是要真正的搞政治。
當代政治人物最大的責任就是造福全球人類,而不是統治人類。
所以當代政治人物最重要的政治問題,就是人類在整個地球是呈現‘’無政府狀態‘’。
當代的政治人物必須設法共同和平統一地球,才能真正造福人類。
讓整個地球成為全球人類共同生活疆域。地球是全球人類共有、共用、共享,而不是任何國家主義或集權政治鬥爭的統治標地。
政治學的定義,是隨著時代趨勢而變遷的。
當代全球政治的意義是什麼呢?
全球政治家當代的政治行為,必須合乎當代全球政治意義。
當代全球政治的定義是造福全球人類。
當代全球政治的定義不是統治全球人類。
身處當代政治實體執政當局政治角色的政治人物,有責任,也必須為當代全球政治定義行道。
上天塑造人類的個性是有七情六慾的。
人類在地球是需要一個共同互相約束的繩子。
人類在地球需要一個共同的律法。
人類在地球需要有全球認同的‘’世界憲法‘’。
人類在地球需要共同成立一個集體的統一領導中心。
人類在地球需要全球治理政策。
全球治理政策的目的是在造福全球人類,讓全球人類在地球能永續和平,共存、共榮生活發展。
當代的政治家需要從事什麼樣的政治行為才合乎當代全球政治定義呢 ?
不合乎當代全球政治定義的政治家是什麼樣的政治人物呢 ?
當代全球政治家必須緊急共同執行的當代全球政治任務是什麼呢?
什麼樣的政治人物才是當代全球人類永遠尊敬的偉大世界政治人物呢?
推動世界政府確保個別國家安全。
推動世界政府確保個別政治實體人民的安全。
黃穎捷 Huang, Ying-Chieh in Taiwan 2015/08/29
前言
「全球民主憲政共和」的「世界主義」,是以全球人類,在有限的地球資源下,大家平起平坐,以互敬、互諒、互愛、互信,公平、正義、尊嚴,少數服從多數,共擬「共存發展」的遊戲規則,所形成的最偉大、最高境界的「人類組織」思想。
聯合國勢必解散,地球人類,最終勢必建立一個合乎「全球民主憲政共和世界主義」的「世界中央議會」與「世界政府」,以統籌個別國家所無法處理的「世界性的議題」與政務,制定與執行人類在世界發展的共同規律。
在快速變遷的全球化的世界,現代政治領袖,必須深入研究,快速覺醒,從傳統國家主義,走向全人類唯一能「共存發展」的「全球民主憲政共和世界主義」,再整合為一個全球"世界政府",這是全球人類「永續共存發展」的唯一之道。
推動世界政府,確保個別國家安全。
推動世界政府,確保個別政治實體人民的安全。
內容
孫子:「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道,存亡之地,不可不察也。」
西方學者威廉·埃克哈特(William Eckhardt)統計,全世界截至公元1500年,有370萬人死於戰爭。而16世紀有160萬人死於戰爭,17世紀有610萬人死於戰爭,18世紀有700萬人死於戰爭,19世紀1940萬人死於戰爭,20世紀高達1.097億人死於戰爭。
自古以來,人類從未完全脫離戰爭的禍患;而人類歷史上卻沒有任何一個時期,像二十世紀一樣戰爭頻繁。國際紅十字會估計,二十世紀有一億人以上,死於戰爭。在西元1914年之前,從沒有世界性的戰爭,但在第一次及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了全球性的戰爭。地球有9千3百萬人在這兩場二次世界大戰服役,有2千5百萬人戰爭死亡。而平民死亡的數字,單以蘇聯為例,超過2千萬人。二十世紀的戰爭是「全面性的戰爭」。
瑞典智庫「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發表二○一一年年鑑指出,現今全球各地,部署了逾五千枚核武。全球核彈頭超過兩萬枚。報告說,到二○一○年底為止,全球八大核武強權,英國、中國、法國、印度、以色列、巴基斯坦、俄羅斯和美國,共擁有逾二萬零五百枚核彈頭,已部署且立即可發射的核武,超過五千枚,其中將近兩千枚處於高度警戒狀態。該年鑑指出,美國、俄羅斯、英、法、中國,持續打算yy在未來三十到五十年,維持其核武實力。而巴基斯坦「正失去對其部分核武的掌控權」,淪入恐怖團體手中。而北韓也被確認,其已擁有可投入作戰級的核武。由於人類發展核子戰,美國學者羅·麥克納馬拉指出,21世紀的人類,將成為第一代可以迅速徹底摧毀人類文明的人類。
有鑒於戰爭對人類自相殘殺越來越嚴重,為確保國際間和平,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當時的美國總統威爾遜,創辦建立League of Nations,但League of Nations組織模式,並無法確保國際間的和平作用。1945年,二戰結束之際,美國民主黨總統羅斯福和杜魯門,為落實維持世界和平,倡導將League of Nations組織解散,改造成一個權宜性的United Nations組織模式,由美國召集50個國家代表簽字,聯合國組織宣告成立。在當時的非常時期,為維護世界和平和扶助弱小民族,取得一些的成果。但此權宜性的聯合國結構,在全球不同的政治實體,追隨著世界評價最高的美國"民主憲政法治"政治體制標竿,進行"國際交流發展"的"時代變遷"方向來調整之際,權宜性的United Nations組織模式,不合乎「全球民主共和主義」潮流的「全球治理」原則,也沒有完整的"全球憲政法治"設計機制。權宜性的United Nations的"決策與執行"組織模式,這半個世紀以來,在重大歷史關頭,絕大多數情況,並無法圓滿落實,現實應有的世界和平的責任。
第二次世界大戰,本應該是「結束所有戰爭的戰爭」,但因應的聯合國組織結構,沒有隨著時代,調整為有效運作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世界人類仍然發生超過150場具規模的戰爭(指在一年內造成1,000人以上死亡的交戰),和數以千計的小戰役、武裝造反和革命等武力衝突。
匈牙利學者統計,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37年裏,世界上爆發4700起大小戰役,無任何戰爭的日子,只有26天。在作戰中死亡的人數,超過23,142,000人之多。而「聯合國難民最高委員會」(The UN High Commission for Refugees),1995年11月的報告指出,目前戰爭、殘暴行為和迫害,迫使全球5千萬人流離失所。「國家防衛會議基金會」(The National Defense Council Foundation)報告,有關戰爭數目統計,1989年有36個戰爭,1995年裡有71個戰爭。美國學者阿爾文·托夫勒統計,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世界發生150到160場戰爭或內亂,估計大約有720萬名士兵,在戰爭和內亂中死亡,加上平民死難者,死亡人數達到3300萬人到4000萬人。換言之,當初成立的聯合國,運作至今,六十年來的這樣兵荒馬亂的結果,必須研究當初由「國聯」改組「聯合國」,這樣的功能組織的廢除問題。
事實上,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交流增加,人類逐漸國際化的視野,認識到,以國家為中心的「國家主義」,是有害的。國家組織的威信逐漸喪失。「民族國家」被視為是國際交流的障礙。國家職能漸受到限制。國家日益成為只代表社會文化的地區單位。這對於全球人類,人民抵禦殘暴的國君和強權制度,產生極大的啟發意義。
湯因比認為,必須剝奪「地方國家」的主權,一切都要服從於全球的「世界政府」的主權。「地方國家」作為行政單位,行使地方自治任務,這同「聯邦國家」中的成員國一樣。各「地方國家」的權限,是逐漸轉移到「世界政府」。這也就是當初,形成聯合國重要原因之一。
當前的國際社會,最主要的特色,就是「無政府」狀態。在缺乏「世界政府」(world government)強力統治的國際社會中,各個「主權國家」往往積極的建軍備戰,以求生存自保,並進而在國際社會中,牟取最大的利益;由此,國與國之間產生了互動關係,藉此互動關係,遊走在和平與戰爭的光譜中。
孔子倡導「大同世界」。孫中山提「天下為公」。西方社會主義者倡議「普世觀念」。
事實上「世界政府」的觀念,乃出自西方的「主權國家聯盟」,共同維護和平,消除戰爭的先知思想。
「世界主義」倡導者,主張對武力進行國際管制。古希臘斯多葛派,萌發世界主義理想。哲學家康德,認為「世界主義」聯盟和「世界政府」最終會形成。
馬克思主義認為祖國是歷史的概念,共產主義實即國際主義和世界主義。
人類組織架構發展,是經由家庭、部落、國家,自然的形成過程,自古以來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
古往今來,不少學者,提倡「四海一家」、「大同世界」的理念,「國家主義」被認為是一種狹隘的民族主義思潮,國家主義強調國家至上,卻以「民族優越論」,製造了國際對立。
世界主義的真諦乃是世界大同主義,而不是以稱雄世界、獨霸天下的心態,席捲環宇、橫掃六合、包舉宇內,不是大軍一到,所向披靡。「征服」的概念,仍是具「民族國家主義」的概念,今日政治家必須再修煉,真正的世界主義,是尋求和平世界的理念。
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全世界都是我的故鄉」。阿里斯托芬說:「我在哪裡事業有成,哪裡就是我的祖國」。四海為家,浪跡天涯,天南地北到處遊。
柏拉圖理想國的「世界公民」觀念。
世界主義首倡者,斯多葛派,提倡人類乃一整體,主張建立一個以世界理性為基礎的「世界國家」。世界乃每一個人的祖國。
馬可·奧勒留說:「當同類公民(fellow-citizens)了,這個世界就是一個國家。」
安敦尼:「地上所有的國,都是一個家。人人都是至高的「宇宙國家」的一個市民(公民)。」這個國乃是「世界、宇宙」。
程顥:「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莫非己也」。「仁者渾然與萬物同體」。王陽明也說:「大人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也,其視天下猶一家也」。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後,資本主義商業興起,世界市場形成。環球貿易更推動了「人類一體」、「世界一家」的觀念。開放的現代文明在某種意義上就是環球意識與全人類意識。
真正的世界主義,與「自由、平等、博愛」密切聯繫在一起。真正的「世界主義」反對奴役人民的「國家主義」。
肖伯納主張,人類必須清除家國主義者,否則,和平世界不會降臨。
威爾斯說:「邦國主義」已經變成僅僅是一種「民族自我肯定」,沒有建設性,只剩義務的為國旗而歡呼的情緒。
康德曾設想一個包括地球上所有民族在內的「多民族」的國家,即世界所有民族,合為一個全人類的國家(civitas gentium)或「世界共和國」。
康德:「在地球上的一個地方侵犯權利,就會在所有的地方都被感覺到:所以世界公民權利的觀念,就不是什麼幻想的,或誇張的權利表現方式。」
托馬斯·潘恩,把全世界當作故鄉,他認為自己屬於全人類。他推動了美國的建立,他在法國革命中發揮了作用,他又在英國留下足跡。
富蘭克林:「哪裡有自由,哪裡就是我的故鄉。」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愛因斯坦認為,成立超越國家的組織,是廢除戰爭的先決條件。1922年,愛因斯坦發表《科學的國際主義》一文,提倡科學無國界,科學家無國界。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埃米爾·菲捨爾在1920年指出:「不管你喜歡與否,科學現在是,並且將來永遠是國際主義的事業。」
傳統國家主義影響下,許多純真的愛國心被利用,變成了對其他國家的憎恨。兩次世界大戰中,許多青年人被「邦國精神」逼迫到悲慘境地。
現在人類所居住的整個地球地區,在技術上已經統一為一個整體,因此在精神上,也需要統一為一個整體。
現代人的生活基礎,已經擴大到世界規模,把人類禁錮在「國家框架」中的作法,已經過時了。
任何政治結合的目的,都在於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動搖的權利,「國家組織」應確保個人的「自然權利」。「國際法」進步,導致一個「世界國家」的概念。
現代西方哲學家馬裡坦:「人民高於國家,人民不是為國家服務的,而是國家是為人民服務的。」
馬克思認為,世界市場的形成,加速了世界的一體化(例如歐共體),使歷史越來越成為「世界史」。個人超越地域和民族限制,成為具有「世界歷史性」的個人。
「工人無祖國」。工業革命促進了統一的「世界市場」的形成,「它首次開創了世界歷史……消滅了以往「自然經濟」形成的各國的「孤立狀態」」。
列寧預言,將來「不會有國家」。世界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理想。世界聯邦政府會實現。
俄國高爾基說,擺脫古老的迷信和民族、國家、階級、宗教的偏見,建立一個全世界的兄弟般的社會,每一個分子盡其所能,按需分配。斯大林說,用國際主義的武器去對抗民族主義。
毛澤東:「世界主義,就是四海同胞主義,就是願意自己好,也願意別人好的主義,也就是所謂社會主義。凡是社會主義,都是國際的,都是不應該帶有愛國的色彩的。」
中國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說,世界主義在歐洲是近世才發表出來的,我們要保守這種精神,擴充這種精神。世界主義乃馬克思主義題中應有之義。以西方文化為背景的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及共產主義勢必同世界主義聯繫在一起。「世界主義」在中國古已有之,即二千年前的「天下主義」。康熙是「世界主義者」。
共產主義拉斯基預言:「世界不同民族的人們,都能在偉大的共同事業之前消釋褊狹的成見,通力合作,以從事於國際政府的工作」,這個政府是國際的真正領導者。一個「世界國家」的概念正在形成。
Start the Earth Unity Movement 啟動地球統一運動 當代地球人類 都必須談‘統一’。 地球人類和平統一共存共榮 人類在地球
避免法律糾紛,轉載本區文稿請先徵得原作者同意!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