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族群失能原因首位!全台逾兩百萬人被「這病」折磨 調查公布:近7成患者頭痛平均請假3天、每年減少1.3個月收入! 原來偏頭痛也能超前部署?預防性治療可避免頭痛慢性化 偏頭痛不只是頭痛,還可能造成失能跟生產力損失!在勞動節前夕,台灣年輕病友協會發表最新的「偏頭痛認知研究大調查」,結果發現,逾七成受訪者表示會不定時頭痛;其中更有15%每個月頭痛超過十五天,可能是慢性偏頭痛。在有頭痛經驗的受訪者中,近七成每月平均需請假或在家休息3天,若以最新每人每月經常性薪資推估,患者平均每年約減少六萬元收入。 偏頭痛影響工作表現,病友平均每年少賺6.18萬元! 台灣頭痛學會統計指出,國內約200萬人深受偏頭痛所苦,盛行率為9.1%(a),且以女性為大宗,女性盛行率高達14.4%,是男性的3倍(b),其中20~40歲女性平均每五人就有一位患偏頭痛(c)。一般人常誤以為,偏頭痛只是「症狀」,但其實偏頭痛是需要治療的慢性「疾病」。 台灣年輕病友協會今天(4/30)公佈113年「偏頭痛認知研究大調查」,對全台22縣市、年滿20歲以上的1,012位民眾進行調查,協會理事長潘怡伶指出,73%受訪者表示會不定時頭痛,同時有67.5%頭痛患者須請假在家休息,平均每人一個月會請3.22天病假。若以主計總處統計112年全年每人每月經常性薪資平均為48,043元(d)推估,患者平均每月因頭痛導致的經濟損失為5,156.6元,每年約減少61,879元,少了1.3個月月收入;即使頭痛發作時沒有請假,勉強上班上學、處理家務,仍有近九成表示過去三十天至少有一天無法持續專注或體力降低,日常表現不如平時,顯見因偏頭痛導致生產力下降、個人的經濟損失不容小覷。 調查也發現,90.2%受訪者認為偏頭痛可能會嚴重影響個人生活,甚至可能導致失能,卻仍有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認為,偏頭痛只是身體不適的症狀,未必需要就醫。另外,儘管預防性治療可降低偏頭痛發作頻率,卻仍有超過半數的受訪者不知情。在調查中也發現,20-29歲的年輕族群對偏頭痛的就醫認知、偏頭痛的預防性治療、以及對偏頭痛會導致失能的警覺性都較年長族群低。台灣年輕病友協會成立以來,關心年輕人的勞動力,潘怡伶理事長說,「希望透過此次調查結果,改善職場、社會大眾對偏頭痛的誤解,讓更多民眾知道偏頭痛是可以預防的,讓患有偏頭痛的勞動族群不再因為頭痛而影響工作跟收入。」 林新醫院腦中風中心主任、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志豪說明,年輕人很容易忍痛,但如果頭痛發作需要休息、伴隨噁心、嘔吐等症狀、會畏光,三個症狀中符合兩個,就很可能是偏頭痛,偏頭痛除了單側頭痛,也可能是雙側或整個頭都痛。 若不妥善控制,容易演變成每月頭痛超過十五天的「慢性偏頭痛」,不僅發作頻率更高、疼痛更嚴重,治療上也會變得更加棘手。 偏頭痛是引發失能疾病的第二位! 林志豪醫師指出,偏頭痛被權威醫學期刊《頭痛與疼痛》列為全年齡層引起失能疾病的第二位,更是50歲以下年輕族群失能原因的第一名(e)。不僅是工作及生產力受偏頭痛影響,調查中也發現,頭痛患者中逾八成過去三十天內,至少有一天以上痛到沒有辦法參加家庭、社交或休閒活動,林志豪醫師也曾收治過一名患有嚴重偏頭痛的五十多歲婦女,二十多年來幾乎每天一睡醒後就頭痛,吃三、四種止痛藥,包括嗎啡類止痛藥也不見成效,必須到診所打止痛針。也因為偏頭痛發作時很怕吵,只要小孩哭鬧就容易情緒失控,導致常和家人發生摩擦,夫妻間也難好好相處。後來經醫師建議注射肉毒桿菌素,才終於不用再吃止痛藥度日,也把頭痛從天天發作減少到十天以下,再度和老公約會喝下午茶,重新彌補夫妻關係。 潘怡伶理事長也是經由此次調查的機緣,才驚覺自己有偏頭痛,她說遇到生理期或特殊狀況時,一週會頭痛到四天以上。由於每次疼痛都會伴隨肩頸僵硬,因此誤以為是肌肉緊繃,經常求助按摩或物理治療,雖能短暫放鬆肌肉、達到舒緩疼痛的效果,但卻無法降低發作頻率,頭痛症狀也隨著年齡增長而日益嚴重,直到進一步了解偏頭痛,才至神經內科就醫。 吃口服藥沒效,偏頭痛預防性治療可用肉毒桿菌素等,降低發作頻率 儘管偏頭痛無法根治,但是透過適當治療,還是可以改善生活品質。一般民眾遇到頭痛時常未諮詢醫師就自行服用止痛藥,往往過量而不自知。過於頻繁服用止痛藥,不僅容易造成肝、腎、胃的負擔,甚至可能產生藥物過度使用性頭痛。林志豪醫師呼籲,有頭痛症狀應尋求專業科別診治,切勿自行依靠止痛藥。整體而言,偏頭痛治療可分為「急性止痛治療」及「預防性治療」。當每月發作頻率超過四天(頭痛1週超過一次),或頭痛明顯影響生活及日常活動、急性治療藥物療效不佳時,就建議使用預防性藥物減少頭痛發作,近年已有許多新型預防性治療,療效及副作用相較傳統藥物更佳。 林志豪醫師說明,臨床上常以口服藥做為第一線預防性治療用藥,包括血清素促動劑、抗癲癇藥、乙型阻斷劑、鈣離子阻斷劑或抗憂鬱藥等。儘管多數患者在預防性投藥後都有不錯的療效,平均可減少一半以上的頭痛發作天數,但仍有超過一成的人服藥後反應不佳,甚至出現嗜睡、疲憊、體重增加、反應力變弱等副作用,需要尋求其他的預防性治療,像是針劑型的肉毒桿菌素、CGRP單株抗體或口服的CGRP拮抗劑藥物來緩解偏頭痛。 林志豪醫師進一步表示,相較於每日服用口服藥,肉毒桿菌素三個月打一次,方便性高,尤其是對吃藥效果不佳、副作用無法耐受的慢性偏頭痛病人,肉毒桿菌素治療效果不錯,可以有效減少發作頻率和止痛藥的攝取量。目前健保有條件給付肉毒桿菌素治療慢性偏頭痛,給付最長可達18個月,目標是減少頭痛發作的嚴重程度,逆轉頭痛慢性化的過程。 有偏頭痛困擾的患者,建議向神經科醫師諮詢,切勿自行服用止痛藥。目前還有許多偏頭痛的預防性治療藥物,可讓醫師依照病人需求及疼痛程度,制定不同的治療方式。潘怡伶理事長以自身經驗呼籲,目前健保已開放許多藥物,幫助病友藉由預防性治療降低發作頻率,提醒民眾,若經常反覆頭痛發作,應盡快就醫尋求診治,以免錯過早期控制的機會。 ² 認識「偏頭痛」 症狀(f) | l 偏頭痛 Ø 反覆發生的頭痛,未服用止痛藥時頭痛持續4-72小時 Ø 典型頭痛特徵為單側、搏動性 Ø 疼痛程度中或重度 Ø 日常活動會加劇頭痛 Ø 常伴隨噁心及/或畏光及怕吵 l 慢性偏頭痛 Ø 頭痛發作的頻率每月多達 15 天或超過 Ø 持續三個月以上 Ø 每月至少八天以上的發作具偏頭痛特徵 | 誘發 因素(g,h,i) | l 飲食(富含酪氨酸或硝酸鹽的食物、酒精性飲料、咖啡因等) l 過敏 l 作息影響 l 疲勞及壓力 l 健康狀況不良 | l 月經週期 l 心理狀態(緊張、焦慮) l 血管局部發炎/收縮上傳至大腦等 l 服用止痛藥過量(平均每週服用超過2天或一個月內服用8天以上)等 | 發生率(e) | l 約200萬國人有偏頭痛,盛行性為9.1%,女性高達 14.4%,是男性的3倍 | 預防治療 選擇 | (1) 肉毒桿菌素(j):阻斷對大腦發出疼痛訊號的神經傳導化學物質,防止這些物質刺激頭頸周圍神經,減少偏頭痛的發生,每三個月注射一次。 (2) CGRP單株抗體或拮抗劑(k):阻斷CGRP(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與其受體結合來產生預防頭痛效果。 (3) 口服預防藥物(l):抗癲癇劑、乙型交感阻斷劑、鈣離子阻斷劑、血管收縮素轉化酶抑制劑與血管收縮素接受體阻斷劑、α腎上腺性作用劑、抗憂鬱劑、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製劑、抗組織胺等。 | 患者注意事項 | l 有頭痛症狀應尋找專業神經內科醫師諮詢和治療。 l 規律作息,適當運動,勿菸酒,維持良好生活習慣。 l 透過頭痛日記,記錄頭痛發生頻率等資訊,幫助自己與醫師瞭解發作狀況與原因。 l 預防性治療需有耐心,搭配頭痛日記記錄,可了解頭痛發作頻率的減少,持續治療。 | Reference (a)2022台灣頭痛學會年度記者會。台灣頭痛學會(link) (b)Prevalence of migraine in Taipei, Taiwan: a population-based survey (link) (c)頭痛電子報第三十四期。台灣頭痛學會(link) (d)112 年12月暨全年工業及服務業薪資統計結果。行政院主計總處(link) (e)Migraine remains second among the world’s causes of disability, and first among young women: findings from GBD2019 (link) (f)國際頭痛疾病分類第三版中文版(link) (g)Exploring the Hereditary Nature of Migraine. Neuropsychiatr Dis Treat. 2021; 17: 1183–1194.(link) (h)偏頭痛衛教單張。奇美醫院(link) (i)偏頭風(偏頭痛)的預防與保健。亞洲大學附屬醫院(link) (j)肉毒桿菌素-慢性偏頭痛患者的另一道曙光。高雄榮民總醫院(link) (k)治療偏頭痛的新型藥物。藥學雜誌148冊(link) (l)偏頭痛的預防性治療。台中醫院(link) 圖解:1.(左)林新醫院腦中風中心主任、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志豪醫師與(右)台灣年輕病友協會潘怡伶理事長共同呼籲,偏頭痛不需要忍受苦楚,可以透過預防性治療獲得改善。 2. 林新醫院腦中風中心主任、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志豪醫師表示,自行使用急性止痛藥物可能造~有預防性治療可協助降低偏頭痛發作頻率,若符合條件也可透過健保給付的肉毒桿菌素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