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振昕報導
財政部公布2018年3月全國賦稅收入統計,3月稅收實徵淨額1,675億、年增208億、成長14.2%,累計前3月稅收達3,712億元、年增241億、成長6.9%,創下歷史新高紀錄。財政部官員面對記者追問第一季超徵額,竟言詞閃爍避重就輕,引發民眾再次對過去四年經濟不景氣,財政部稅收竟可連續四年合計超徵5000多億元之關注。各方強烈質疑財政部將超徵款當績效爽領獎金的怪異現象,將超徵款退還於民的聲浪不斷高漲。4月15日在台大應用力學館國際會議廳一場由民間團體自力發起的「超徵還民」論壇中,學者專家及各界代表紛紛表示超徵款是預算外多向人民收取的款項,理應退還全民,以活絡經濟遏止濫稅。
薪資倒退20年稅賦負擔竟增70% 超徵侵蝕投資有如溫水煮青蛙
輔仁大學兼任助理教授魏賜聰表示,1996-2017年中央總預算由1.08兆上升至2兆,全國實徵稅額由1.2兆上升至2.25兆,上升了88%,而這段期間政府稅收累計已經狂向人民增加稅收達12.2兆元。而這段期間國民的薪資卻倒退18年,每人平均稅賦負擔率上升了70%;而我國投資環境10年來也越來越惡化,根據統計10年來新設公司累計37.3萬家,歇業31萬家,歇業率達82%;新設公司資本額累計1.95兆,歇業資本額高達3兆。歇業資本額比新設高1.54倍,表示企業生存也越來越困難,這些都起因於政府將超徵當作績效,逐年增加稅收額度,有如溫水煮青蛙般,讓個人及企業默默承受不合理的賦稅,一點一滴侵蝕,以致投資環境不斷惡化,導致近7年來外資淨流出達10兆台幣。然而另一方面,國債卻逐年增加,根據統計2004~2017年國債長短期債由3.6兆上升到5.39兆(增加50%)。國人平均負債由15.9萬上升到22.9萬(增加44%),表示政府並沒有好好善用從人民身上多壓榨出來的民脂民膏,顯示「政府的歲入歲出預算編列與債務管理有嚴重的系統性問題。」他認為近年政府超徵款應該退還給人民,一方面也杜絕政府預算編列無限上綱,浪費人民血汗錢;一方面也讓口袋越來越淺的百姓們得以喘息,活化內需促進經濟發展。
課稅不能當政績 濫稅官員須嚴懲
翁意茹律師表示,財政部官員指稱超徵是因為稅收的預估抓得比較保守,但稅收年年超徵難道只用「稅收實徵數大於預算數」,這樣含糊籠統的字眼輕輕帶過就可以了嗎?事實上如果真發生鉅額超徵一、二年,就應該立刻修正預測的技術,好平衡收支,財政部多的是通過國家考試的各級官員,應該要有這個能力才對,但財政部好像完全不認為自己預估稅收能力有問題,反而在媒體上對超徵的結果沾沾自喜,彷彿這是一個戰果、一個政績。這已經違反我國憲法第19條及租稅法定主義,人民依法納稅,稅務人員依法課稅的精神,怎麼會有「多少繳一點」這樣的課稅方法,豈不是違法?這些違法超收的稅務人員,不應該受到懲處嗎?
翁意茹表示,其他國家對稅務人員違法超徵的情況都有嚴格的懲處,例如2013年美國國稅局對茶黨等保守團體申請免稅予以刁難,拖延其適用免稅規定的時效。當時總統歐巴馬對此震怒並要求國稅局代理局長下台,美國司法部長霍德則表示,國稅局官員倘若在上述不當查帳事件中對國會提供不實證詞,可能面臨刑事起訴。2017年美國司法部宣布,國稅局要為此提出道歉,並賠償巨額的損害;加拿大稅務局採用高壓手段惡意查稅,破壞溫哥華島一對夫妻的企業和個人生活,加拿大卑詩省最高法院法官裁定,稅務局須賠償近170萬加幣補償該夫婦的損失。再看鄰近的日本,賤賣國土的森友學園事件,國稅廳長官佐川宣壽在國會答辯時公開說謊,且相關文件遭改寫,引起民間團體包圍抗議,並指政府的騙局再度被察覺,篡改文件可說是財務省整體的犯罪行為。此事件讓安倍內閣支持度下滑,最後不僅佐川宣壽請辭下台,在野黨並要求內閣總辭,使安倍晉三再陷政治風暴。
翁意茹又提到,財政部的做法連前行政院長陳也質疑:綜所稅超徵的原因之一,是稅收預算習慣編太低,因超徵就有績效。立法委員顏寬恒則提到2004年立法院已三讀通過廢除查稅獎金,財政部竟在沒有法源依據下,逕自違法編列預算,從總預算當中提撥獎金發放,實為圖利查稅人員,變相鼓勵稅務人員對人民進行違法超徵,偷發給稅務人員的1.3億稅務獎勵金,甚至可說直接構成賄賂,代表財政部及整個國家都有問題。他呼籲財政部應立即撤銷違法稅單及稅務獎勵金。而台北地方法院法官趙子榮也曾對於稅務機關超徵可領獎金這件事提出質疑:他指出如果法官對於犯嫌保釋金都可以抽5%,那保釋金一定越墊越高,因為這是人性問題。
因此翁意茹認為超徵的款項不該稱為稅收,因為人民該繳的稅都已經繳了,政府應該廢除稅務機關不當的獎金制度並將超收款退還人民。
啟動刑法第129條防制濫稅超徵 退還超徵款政治人物應說話算話
曾任職新加坡外商公司的杜奕萱會計師表示,如果超徵是因為經濟成長超過預期,那就皆大歡喜,但近年經濟成長停滯不前,卻仍超徵這麼多,就讓民眾觀感很差。尤其經常聽到稅務人員為了績效要求人民「多少繳一點」,就是一個違法行為。她建議下次如果遇到稅務人員要求我們「多少繳一點」,應該趕快把這段話錄下來,因為他就是違反了刑法第129條濫權徵收罪的現行犯,應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杜奕萱認為,稅收的目的之一,是在重新分配資源降低貧富不均現象,像南韓、新加坡、香港都有前例。新加坡政府就曾在2015年推出稅收減半的政策,降低中產階級以下的稅務負擔。而在2008年、2011年更是直接將國家盈餘以現金的方式退還給人民並帶動經濟成長。今年二月當地的新聞報導,新加坡政府將在2018年再度發放盈餘紅包給人民。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教授針對2011年發放盈餘所引起的後續效應做了研究,研究顯示,新加坡人在發放後的10個月內,每發放1元的盈餘,會額外帶來0.8元的消費。即便,在消息公布後還沒有真正領到錢,新加坡人平均每月也會額外消費0.74元,因此得到的結論是,發放現金的確會促使人民消費,且在人民真正拿到錢之前,消費行為就已經開始。而這正合乎新加坡政府希望活絡國內經濟的目的。
杜奕萱指出早在2008年,蔡總統擔任民進黨主席時就帶動黨團大力推動「全民退稅、弱勢補助」方案,主張在近兩年稅收超徵情況下,將超徵稅收退還人民;前行政院長陳、前財政部長李述德也都表示應還利於民。2010年當時行政院副院長朱立倫即表示,政府任何稅費的徵收都必須非常精確,有超收的部分,一定要立刻退還給民眾,遵守政府與民眾的契約關係。日前朱立倫(現任新北市長)又再次重申這個論點。前立法委員暨中華民國會計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羅淑蕾也曾表示:超收的稅款應退還給人民,國家應維持收支平衡,國家不是營利單位,超徵反而會造成很多浪費。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暨國立中正大學財經法研究所教授黃俊杰也表示:「超徵的稅收要還給人民。唯有把人民當作主人,國家才可以存續。」杜奕萱認為國家稅收增加應以帶動經濟成長,不應把稅收當作績效,超徵稅款應該還稅於民帶動經濟成長。
想不到原本以為單純的「稅收超徵」,在諸多學者詳細剖析下,背後卻隱藏這麼多財政部不可告人的秘辛,較之各國的財稅管理機制與對納稅人權益之保障,財政單位似乎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不但不應該用超徵來當作核發稅務獎勵金的績效,也應該加強預估稅收的能力,嚴格管控稅入稅出預算讓國債真正降低。至於歷年超徵稅額,藍綠政要也應該落實當年承諾的施政理念,及早還利於民。
P1、魏賜聰教授表示,國民的薪資倒退20年,每人平均稅賦負擔率卻上升了70%。
P2、翁意茹律師表示,課稅不能當政績,濫稅官員須嚴懲。
P3、杜奕萱會計師表示,如果稅務人員要求要「多少繳一點」,就是刑法第129條濫權徵收罪現行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