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2  |  線上:7,180人  |  瀏覽數:1,983,903,057

LINE   

回「新聞網」首頁  |  上一則   |  下一則
發稿日:2020/09/10 02:10:00 PM
發稿人:桃園療養院 | 修改新聞稿
世界自殺防治日,精神科醫師邀你一起來當守門人
您尚未登入會員!   新會員註冊
   帳號 密碼 
    
為宣導自殺防治,國際自殺防治協會(IASP)與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每年9月10日訂為「世界自殺防治日」,以喚起大眾對於自殺議題的重視。在台灣,過去幾十年自殺一直高居國民十大死因之一,直到近幾年來在各方的努力下,自殺率逐年下降至低於每十萬人口15人,讓台灣從自殺高度盛行率區域,降為中度盛行率區域。 
  桃園療養院一般精神科醫師洪育遠表示,造成自殺的因素很多,包括生理、心理、社會層面的交互影響,往往無法單一歸因。雖然說大部分的自殺行為是有計畫的,之前也有徵兆可循,例如自殺者中超過一半曾表達過自殺意念。但是從有自殺意圖到真正著手進行,往往是衝動下的結果。有研究指出,自殺往往發生在有自殺意圖的前幾分鐘。因此,若是能掌握住關鍵的幾分鐘,幫助自己或身邊的人度過危機,將會大幅降低自殺的風險。 
  守門人的角色,就是在身邊的人發出需要關懷的信號之時,及時接住這些訊息,並適時的給予關懷與協助。洪育遠醫師指出,只要把握住「一問二應三轉介」的簡單原則,你我都可以成為自殺防治守門人。所謂一問,就是主動關心,詢問對方的狀況。在自殺行為出現之前,個案常會透露某些形式的線索或警訊,當發現身邊的人有自殺風險時,應認真嚴肅地看待警訊,並主動詢問,不必擔心怎麼問才是好的問法,重點是你問了,並且仔細地聆聽即可。二應,是指聆聽對方的問題,並做適當的回應與支持陪伴。當確定對方有自殺意念時,適當回應與陪伴,能減少當事人被遺棄的感覺,是勸說當事人積極延續生命的成功關鍵。開放、接納、不帶批評的態度,將有助於與當事人溝通。三轉介,針對對方的問題,給予適當資源協助與持續關懷。當對方的問題已超過你所能處理的能力範圍,就是尋求資源連結的時機,例如轉介給心理師或精神科醫師。自殺者往往覺得自己無法得到任何幫助,所以你必須要做的更多。最好的方式就是陪伴對方直接尋求幫忙,若是無法親自陪伴,也要取得對方的承諾,願意接受你所安排的協助。 
  在詢問的過程中,若是不知道對方的困擾程度?何時該轉介?可以參考「心情溫度計」,只要簡單的幾個問題,就能幫助我們具體地了解對方的心情,同時也幫助對方釐清他們情緒困擾的程度,並根據得分結果做適當的處理。 
  
 

 
 

 
 

 
   



避免法律糾紛,轉載本區文稿請先徵得原作者同意!
LINE      回首頁
回應本篇文章!(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
(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內 容:
檔案1
類別:(可存入分類相簿中!)
圖說1

‧本站為言論自主平台,相關圖文上載皆設有追蹤機制,網友請謹慎發言,勿涉及人身攻擊!如面臨法律糾紛,本站有權提供發稿人、回應人資料予相關單位。 ◎服務條款
‧Copyright ©Sherry  ‧
‧本站最佳顯示IE 5.5 以上版本 解析度 800 X 6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