芎林地方創生2.0接力 金玉豐精米所重新連結在地與米的故事!
金玉豐精米所現為客委會地方創生駐地工作站,乘載著芎林客庄重要的共同記憶;自1931年起建,在上山村矗立近百年,從將稻穀變為白米的水礱間,到成為具紀念價值的歷史建築。走過了稻米大量出口的時期,及米穀產業因時代變遷而衰落;2009年歇業後,經過社規師的整理─水壟間故事館,金玉豐精米所如今要重新找回和「米」的連結。

芎林鄉公所以《禾浪─芎林在地米品牌展覽》為題,訪查7個在地米品牌,於4月30日上午10點在金玉豐精米所辦理展覽開幕暨論壇活動,呈現芎林這塊土地上煞猛打拼的耕種人,以及用心灌溉的好米,並連結文化局「無牆博物館:記憶拼圖」資料庫,期望藉由展覽及系列活動活化場館,成為旅人進到芎林後認識在地的第一站。

芎林鄉長黃正彪表示,轉芎林駐地工作站2.0計畫於今年度展開,是推動地方創生的第二年計畫,承接1.0計畫規劃出的「尞芎林、武芎林」概念為基礎,持續連結在地資源,並著重於地方創生事業體的實踐,預計建構:「金玉豐精米好食所、在地風格市集、芎林共同品牌」,共計三項事業體之雛形,作為本年度重要推展項目。

為支持三項事業體的發展,駐地工作站積極串聯青年資源,發展地方文史、生態、地域振興等議題,與在地國中小進行課程串接;近期發現一級保育類領角鴞,出沒於金玉豐精米所周遭,便與民間單位合力進行復育巢箱的設置,輔導在地青年設立友善生態的農業品牌「角鴞米」、結合在地職人籌辦風格市集,透過多元面向的實際參與,打造芎林客庄地方創生事業體。

《禾浪─芎林在地米品牌展覽》是金玉豐精米所事業體的實踐,也是第一場展覽,重新找回和「米」的連結,一共訪查7個在地米品牌,包含芎林鄉農會─頭前溪芎林米、永興社區發展協會─王爺米、富林有機農場─金獅米、綠華有機園─張錦龍的有機米、官大昌─益生菌日曬米、十股林二分田─角鴞米、詹武龍─璞玉自然農場,邀請鄉親們一起走進金玉豐精米所,認識在芎林這塊土地上煞猛打拼的耕種人,以及他們想要推行的理念。

聯絡人:轉芎林-地方創生駐地工作站
聯絡電話:03-5921505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