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孟倩玉台北報導)為加強保存客家文化資產,帶動非客家族群對客家文化的探索,為客家文化注入新活力,由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主辦的客家珍貴史料數位典藏計畫—107年12月17日在文水藝文中心舉行「該央時.臺北城」,走入田野拜訪客家社團、文史工作者、客籍藝術家等等,並將蒐集而來的照片集結成電子書,期望達到推廣及傳承客家文化之目的,
「該央時.臺北城」以人物為主線進行切入,共分為三大主題單元,分別為:「我是客家人!」、「我在臺北愛客家!、「我在臺北說客語!」,而成果發表暨分享茶會今於文水藝文中心舉辦,現場更邀請到照片主題中的當事人進行與會座談。
我是客家人!—臺灣第一位受邀參加威尼斯國際雙年展的藝術家—李銘盛,他將藝術與生活合一,用創作讓世界看見臺灣;
我在臺北愛客家!—1988年還我母語運動祭國父文的宣讀者—羅肇錦,同時也是客語研究一直以來的先驅者;
我在臺北說客語!—投身科技領域數十年的教授—黃永達,因為一個客家文化夏令營的邂逅,自此開始族群人文的探索。
出生高雄美濃的李銘盛,1978年從埔里徒步走到八斗子的旅行,面對自然的浩瀚,李銘盛發現自己更應該去瞭解及認識自己的文化,他也進而開始接觸畫畫、攝影、雕塑等藝術創作,之後更嘗試以裝置藝術、行動藝術表達對於自然及社會環境關係的關懷。而他在1993年,更以「火球或圓」作品受邀參與第45屆威尼斯國際雙年展,更是臺灣第一位受邀參加的藝術家,自此,李銘盛開始活躍於國際藝術舞臺,頻繁地與國內外藝術家進行交流互動。
出生於苗栗銅鑼的羅肇錦,1984年獲得博士學位,前往新竹師範學院開始教書,而在80年代末期,隨著族群意識的抬頭,羅肇錦也開始陸續書寫關於客家文化、客家語言的文章,大聲疾呼客家族群一定要重視自己的母語,1988年12月28日還我母語運動當天,羅肇錦在現場宣讀祭國父文,將長久以來對於禁說方言政策的不滿表達出來,而羅肇錦對於客家語言研究的深入與專業,可謂是客家界的第一把交椅。
電機工程背景出身的黃永達,1987年前往美國開始專業技術人才培訓進修計畫,爾後,在一次無意中看到華語報紙上關於1988年12月28日還我母語運動的相關報導,黃永達的內心十分震撼,原本每天面對冷冰冰機器的他,開始反思自己與客家、與文化之間的關聯。而受到文化啟發的黃永達,決定回到臺灣,開始踏上自己與客家的探索之路,而1993年,黃永達參與當時由客家雜誌主辦的客家文化夏令營,更是對於客家文化有了進一步的深入瞭解。
傳承客家文化 該央時臺北城 座談登場
避免法律糾紛,轉載本區文稿請先徵得原作者同意!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