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觀音區復興宮舉行桃竹苗區開漳聖王廟團聯誼會第七屆第四次會員大會,場面熱絡歡樂
記者 郭淳敏 桃園報導桃竹苗區開漳聖王廟團聯誼會第七屆第四次會員大會,今日(107年4月29日)在桃園市觀音區復興宮舉行,有來自於桃竹苗區開漳聖王廟團聯誼會之各宮廟出席,計有觀音復興宮、五權五福宮、大溪瑞源宮、財團法人大溪埔頂仁和宮、財團法人平鎮建安宮、外社聖王廟、大溪東興宮、新竹聖王宮、羅浮聖興宮、芎林百壽宮、石橋復興宮、大溪福仁宮、中壢青昇宮等十六家宮廟派員出席參與盛會。

當日上午,各宮廟陸續報到,在引導人員引導下各自進行初次團拜,接著享用復興宮準備之美味點心及話家常之後,隨即進行團體祝聖團拜,由此次聯誼會承辦之觀音復興宮管理委員會鄧宗文主任委員大德、桃竹苗區開漳聖王廟團聯誼會會長-大園福隆宮王榮華主任委員大德及下屆聯誼會接辦單位-百吉復興宮管理委員會邱焯勳主任委員大德等,擔任主敬官。

台灣區開漳聖王廟團發展協會理事長李竹村大德、秘書長呂清池大德及副市長游建華等來賓,擔任監禮官,其餘各宮廟董事長及主任委員分別率領各宮廟委員參與祝聖團拜。

典禮在鐘鼓聲中,恭向復興宮開漳聖王暨列位尊神案前行最敬禮後,全體來賓向外恭迎各宮廟開漳聖王聖駕駕臨盛會。

典禮過程中,在上香、恭獻香茗、明煌、聖花、聖菓、清酒、財寶等六獻程序,並在恭讀、焚呈祝聖祈安文疏後,以及鐘鼓齊鳴聲中,全體來賓向外恭送各宮廟恩主開漳聖王聖駕回宮安座,祝聖團拜鳴砲圓滿禮成。

團拜完畢後,隨即舉行聯誼大會,由桃竹苗區開漳聖王廟團聯誼會王榮華會長擔任主席,首先由觀音復興宮鄧宗文主任委員致歡迎詞後,揭開了會議的序幕,程序中簡單而隆重,各宮廟出席,顯示出開漳聖王的庇佑恩澤,福澤廣披。

中午復興宮準備盛宴款待出席之各宮廟委員、來賓、志工及表演單位等,餐會首先由桃園市觀音區樹林國民小學呂天得校長率領的舞獅隊為餐會揭開序幕,中並穿插舞蹈及歌唱表演,場面熱絡,在歡樂氣氛中,結束此次聯誼會之會員大會。

桃竹苗開漳聖王廟團聯誼會,是結合桃竹苗地區主祀開漳聖王之各宮廟,所成立的一個聯誼會,每年舉行兩次聯誼會,分別於上半年及下半年各舉行一次,由各宮廟輪流擔任主辦,其餘各宮廟都到主辦之宮廟,觀摩學習主辦宮廟之運作情形,同時也藉此活絡主辦宮廟之人氣。

「開漳聖王」之由來,歷史上裨官野史傳說紛紜,整體來說,是保護人民百姓,對地方建設,平定戰亂,讓人民永享安康有功的先賢,至其死後,當地人民為了感恩其在世的恩澤,建廟立祠,永享萬世香火,懷抱感恩之心,僅擇其一說,做為其由來,敘述如下:

開漳聖王為福建漳州人及閩南人以「陳聖王」為移民來台的守護神,「陳聖王」又名『聖王公』,官爵為『開漳聖王』或『威惠聖王』,宋高宗曾加封『靈著順應照烈廣濟王』,祖廟一說為福建省漳州府詔安縣南閩南將軍府,一說漳州一帶北九龍里松洲保高坡山開彰聖王廟。

『開漳聖王』是開闢漳州一帶有功的歷史人物,也是漳州府七縣共同景仰的鄉土神祇,「陳聖王」名元光,字廷炬,號龍湖,也名光華,湖南省固始縣人,生於西元六五七年〈唐高宗顯慶二年〉 二月十六日 ,卒於西元七一一年〈唐睿宗景雲二年〉 十一月五日 ,西元六七六年〈唐高宗儀鳳元年〉賜進士,授王鈴翊左郎將,其父名政,字一民,官至嶺南行軍總管,世人尊稱為『陳歸德將軍』。

桃園市觀音區復興宮,主辦此次開漳聖王廟團聯誼會,結合桃園市政府、觀音區公所、觀音區農會、樹林社區發展協會、草漯社區發展協會、台灣電力公司大潭發電廠、經濟部工業局觀音工業區服務中心、觀音工業區廠商協進會、桃園市觀音區樹林國民小學等產官學相關機關及社團協辦,希望能藉以活絡觀音地區之文化與人文活動。

觀音區復興宮主祀開漳聖王,其前身是大溪鎮阿姆坪南雅宮(原廟坐落於桃園廳海山堡南雅庄鴨母坪),其信仰地區包含阿姆坪、八結(今大溪-百吉)、湳仔溝、新柑坪、舊柑坪、竹頭角(今復興-長興)、大溪坪、水流東(今復興-三民)、分水崙(古戰場之一)、十三份與角板山等地區。

清光緒13年(西元1887 年)臺灣巡撫劉銘傳將大科崁改為大嵙崁,迨至清光緒14年(戊子年、西元1888年)秋間,臺灣巡撫劉銘傳奉命試辦開墾土地,直至清光緒16年(庚寅年、西元1890年)4月,因成果略有可觀,墾民林勝源先生,乃奉諭出資招募民眾,進山開墾水流東、八結、湳仔溝、新柑坪、舊柑坪、阿姆坪、竹頭角等廣大地區,並改制合併編庄,清光緒19年大嵙崁開設南雅廳(庄) ,由於當時漢人拓墾中心之地名為湳仔,因此命名為南雅庄。

相關重要歷史事件條列如下:

(1)復興宮前身為南雅宮,興建於清光緒16年(庚寅年、西元1890年)秋間,同年孟冬(農曆10月)擇吉日良時舉行落成慶典,並至大溪-埔頂的仁和宮(主祀開漳聖王)恭請分靈。

(2)清光緒17年(辛卯年、西元1891年)5月28日,由於早期原住民與漢族土地開墾爭議,致使南雅宮被焚毀。

(3)日治明治42年(己酉年、西元1909 年2月),當時大嵙崁學務委員呂鷹揚(西元 1866.06.11~1923.10.19)、江健臣(西元 1872.7.18~1937.5.3)、呂建邦(西元1858~1948)、黃丙南(西元 1839~1920)、王式璋(西元 1862~1931)、黃玉麟(西元1879~1922)等 6 人各出資本,合力開墾阿姆坪 40 餘甲土地,同年 1 月 22 日,提議在原址復建新廟。

(4)日治大正元年(壬子年、西元 1912 年),由呂鷹揚等六士紳出資、墾戶出力,復建新廟,至同年(西元 1912 年)秋間全部完竣,乃改宮名為「復興宮」,仍主祀「開漳聖王」。

(5)日治大正 2 年(癸丑年、西元 1913 年)孟冬(農曆 10 月)辦理慶成圓醮。

(6)日治大正 3 年(甲寅年、西元 1914 年)農曆7 月 15 日差點再次毀於原住民之手,此事件後,創下該宮於每年農曆 7 月 14 日舉行普渡之庄例,並沿用至今。

觀音區復興宮,地處桃園市之西方邊陲,臨海之地,目前人口結構結合了各族群,計有客家人、閩南人、原住民,近幾年還加入新住民,及工業區的外籍移工等,堪稱是一個小型的聯合國,由於政府對當年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石門水庫移民的漠不關心,再加上觀音工業區空氣汙染,致使宮廟周邊區域年輕人口外移嚴重,目前多以耆老與小孩固守家園,復興宮目前已不復當年之榮景,雖然宮廟堂皇華麗,但是人煙稀少,造成維持宮廟運作的經費拙困,因此僅能在有限的經費與人力之下,勉強維持廟務的運作。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