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例茲卡(Zika)病毒感染境外移入個案,旅遊疫情建議等級提升,提醒民眾旅遊加強防蚊措施
疾管署已於105年1月19公佈國內首例境外移入茲卡(Zika)病毒感染個案,本案係一24歲泰籍男性於今年1月10日桃園入境,在發燒篩檢站被攔檢,血液檢體經疾管署實驗室檢驗確認感染,為首次發現感染案件;其個案表示前三個月均在泰國,首次來台,1月9日於泰國時即有發燒、頭痛等症狀。經檢疫人員採集登革熱快篩檢體為陰性,檢體送疾管署實驗室檢驗確定其感染茲卡病毒。
茲卡(Zika)病毒感染主要是人被帶有茲卡病毒的病媒斑蚊叮咬,經過約3至12天的潛伏期後開始發病。其症狀及傳染途徑與登革熱相似,典型的症狀是發燒(通常是微燒)合併班丘疹、關節痛(主要是手和腳的小關節)或結膜炎等;鑒於茲卡病毒疫情目前於中南美洲日益擴散流行,且該疾病可能與新生兒小頭畸形症有關,為維護國人健康安全,疾管署已將茲卡病毒感染列入我國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應落實24小時內通報,並提升中南美洲與加勒比海及東南亞六國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衛生局呼籲茲卡(Zika)病毒感染主要經由斑蚊傳播,目前無疫苗可預防,避免病媒蚊叮咬是最重要的預防方法。
衛生局表示,欲前往疫區旅遊民眾,尤其是孕婦應做好防蚊措施,於戶外活動時,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使用經福利部核可、含DEET的防蚊液,並可在衣服上噴灑防蚊液,增強保護效果;另外衛生局也建議懷孕婦女及計畫懷孕婦女暫緩前往流行地區,如必要前往請先告知醫師並於當地做好防護措施;返國後自主健康監測,如有任何疑似症狀,應盡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另轄區醫療院所醫師也應加強疑似個案通報警覺。而民眾也需透過持續落實環境整頓、清除孳生源,才能有效降低登革熱染風險。如對相關疫情有疑問者,可洽衛生局防疫專線722620或各衛生所洽詢。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