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避免戰爭、防止戰爭,人類目前所常想到的方法就是「以戰止戰」,透過建立強大軍事力量,以嚇阻敵人不敢輕言啟戰,以確保國家安全。即使是過去50餘年的臺海對峙,也難以跳脫此一思維,政府每年投入龐大的國防預算,用於購置先進武器系統、組建軍隊,即是希望以武力上的局部優勢來確保臺灣海峽的平靜與安全。因此,建立全民的國防共識,是保障國家安全與民眾生存發展的先決條件。
全民國防(total defense)係結合政府、行政機關、公私營企業和全國民眾的力量,共同抵禦對家利益與生存的威脅,是國家生存發展的戰略,分別呈現在心理防禦(psychological defense)、社會防禦(social defense)、經濟防衛(economic defense)、軍事防衛(military defense)與民防(civil defense)五個面向。並以軍事防衛為核心,強化心理、社會、民防及經濟防衛。要貫徹全民國防的理念,必須訂定可供具體實行的策略。國防部因此提出「全民防衛」的概念,係以民眾為後盾,政府施政為憑藉,凝聚人民的抗敵意志,發揮軍總體力量所實施之保家、保產、保鄉的防衛作戰。
國防是立國建國的根本,也是培植國力的泉源,但現代的國防不僅以軍隊為憑藉,更需要全體國民參與,全民動員,完成防衛準備,才能發揮整體力量,達到保障國家安全的目的。面對中共始終不放棄武力犯臺的企圖,全民憂患意識的提升與全民國防理念的建構,對國人來說格外重要。
全民國防重要性
避免法律糾紛,轉載本區文稿請先徵得原作者同意!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