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濟困境是因為人民對司法不信任?
【記者劉信之/台北報導】為擴大內需、帶動經濟動能,蔡政府提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展現出政府拚經濟的決心,然而銀彈可以解決台灣經濟面臨的困境嗎?2017年7月22日在國父紀念館演講廳,舉辦法治教育系列講座,由前立法委員現任凱達格蘭學校副校長許忠信教授以「司法改革與台灣前途」為題,清楚點出因為台灣的前途未卜,讓司法造成問題,所以要進行司法改革,當司法得到人民信賴,敢投資經濟才會發展。
司法改革成功與否對國家的影響有多大?許忠信以美洲為例,他談到北美的加拿大和美國之所以會成為富強的國家,是因為從歐洲的經濟弱勢移民引進英國的法治而建立州法院及聯邦法院;然而中南美洲,當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被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只重視開產礦產而屠殺當地的印地安人,未建立法治因此到目前國家仍然貧困。
究竟最近喊得震天價響的司法改革出了甚麼問題?許忠信談到,司法改革主要的問題出在有一部分法官在認定事實適用法律時濫用自由心證而造成。他談到法學教育是培養法官成為法律適用的專家而不是事實的認定,因此司法改革的重點在於讓人民參與審判,法官不能單獨認定事實而只可以決定適用法律。
許忠信提到英美司法採陪審制,由公民組成的陪審團來認定事實,因為由各行各業組成陪審團,認定事實比法官專業,而台灣與德國相同是採法官認定事實及適用法律,然而卻有三點不同,造成台灣的法官比德國法官更容易濫用自由心證:
一、法哲學:英國的物產富饒造就個人的自由主義,他談到在台南讀書時,如果遇到芒果掉下來,同學會爭相搶芒果而撞得滿頭包,但他在劍橋攻讀博士時,有一次友人到英國找他,「我是撿剛掉下來的蘋果招待他!」他談到這是造就英國個人的自由主義,法官不去介入契約是否公平而讓雙方協商,沒有誘因會去圖利而貪汙。而德國採集體主義,是因為氣候嚴寒環境惡劣,注重國家整體的利益而犧牲個人,社會以法條來克服自然環境的惡劣;而日本在明治維新時也學到德國的集體主義。然而台灣受到中國的影響採家族主義,個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只在乎自己的家族企業,就會汙染河川、空氣來謀取家族的利益;而法官會濫用自由心證獲取不當利益。英美國家企業會選擇傳給有能力的人來接手公司走向國際化,而台灣的大企業卻都是傳給子女繼承,造成企業無法國際化。
二、宗教力量:歐洲有很強的基督文明,讓法官在認定事實時心中有上帝,不會濫用自由心證,而台灣法官宗教的力量相對薄弱。
三、穩定性:英國或德國國家制度及前途穩定持續發展,但台灣前途未卜,大家的心態上有:未來如果台灣守不住則財富最重要,造成現在做事業比較會貪汙、會汙染河川,當法官會違反良心。
許忠信指出,以上三因素就是台灣的法官貪汙的比例比歐美還高,而台灣的律師最清楚那些法官會收賄,只要收一次立刻傳出去,因此台灣司法改革必須讓人民參與審判,對認定事實不能讓法官一個人進行。
台灣經濟困境是因為人民對司法不信任?
避免法律糾紛,轉載本區文稿請先徵得原作者同意!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