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仲模談司改 呼籲主事者走出象牙塔 (記者莊雅文/台北報導) 曾任大法官、司法院副院長及法務部長的城仲模參與財團法人台灣法治暨政策研究基金會今(6月4日)「司法改革新思構」研討會指出,司法權是國家穩健有序、社會祥和的基礎,是引導社會走向公平正義的國家棟樑,而1999年全國司改會,結果不如預期理想,花一堆錢,搞了6年觀審制,也不見成效,最近民調有民眾對法官高達84%以上、檢察官76%以上不信賴,這是對司法權一個很嚴重的警訊。 城仲模表示,歐美各國「『最高』法院上面,沒有更高的司法院會,他建議,應將司法行政性的司法院廢除,置憲法法院職司司法審查,與現行大法官會議相同,並將大部分司法官人力放在一審,只要一審做的好,再來二審及三審就輕鬆,人力及物力就不需那麼多,故應建立「金字塔型」結構的訴訟樣態,而非現行如「圓筒型」的荒謬體態。 城仲模表示,應建立司法園區,以提振司法官士氣與尊嚴感為目標,並破除法官「升遷」迷思,審判系統裡,法官應無大小,故也不宜設置大法官。 城仲模也提到,司改是非常困難的工作,歷任主事者都不願意打開這「潘朵拉的盒子」,因為改革過程中,將充滿著本位主義,每個人將自己關在象牙塔裡,徹底與外界脫節,至於小英政府的司改新政,城仲模語帶玄機表示,如果依照目前傳出的首長人選,他個人不敢斷言,只能說他會拭目以待。 最高法院法官鄭傑夫與會表示,司法改革的根本乃是教育,我國司法官是經過考試而取得資格,並非繼承,因此唯有從家庭、學校、社會與進修等四處深耕教育,也就是國民及司法人員的平均素質提升,教育是要有耐心的,沒辦法立竿見影,這也是所有改革中最困難的工作,但也是成功的基礎。 鄭傑夫提出九大議題進行思考及論證,包括: 1.「法官、檢察官、律師人數與人口總數比例之檢討」、2.「庭長、院長任期制之檢討」、3.「人事審議委員會制度之檢討」、4.「分案制度的檢討」、「司法事務官處理事務之檢討」、5.「法官助理處理事務之檢討」、「民事訴訟程序關於正點整理方式之檢討」、6.「法官在職進修之檢討」、「律師公會之改革及賠償責任制度之推展」。 新竹地檢署檢察官陳瑞仁與會表示,司改會應「由下往上」分三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由總統主持,全民參與並提出問題,此階段可配合網路意見調查,總統僅參與此階段並表示行政支援即可。第二階段,成立籌備委員會、決定方向。第三階段,分四步驟,1.僅由審、檢、辯等三方參加,由司法院長主持,與會者針對第一階段問題提出解決方案,2.送由學界及實務界評估方案,3.辦理公廳會說明並傾聽民意修訂,4.送交立法院修法。 中央警察大學黃朝義教授與會表示,司改會建議議題共有3大項,1.法學教育、2.司法中立共有4點:不起訴基準與審查、檢視行政簽結、偵他案內容公開問題、法官分案審理問題等、3.刑事審判制度共有3點:國民參與審判制度、立法目的與審判基準、起訴制度與二、三審調整問題。 財團法人台灣法治暨政策研究基金會表示,會將上述與會者建議送交小英政府,做為年底司法改革國是會議參考用。 圖說:曾任法務部長、司法院副院長及大法官的城仲模談司法改革,呼籲主事者應走出象牙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