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研究者,知名作家和醫學期刊編輯,東倫敦大學(University of East London)的強瑞德(John Read)教授說到:「也許是我們該停止假裝的時候了。那些聽起來很醫學的標籤,根本無法讓我們理解人類痛苦的複雜根源,也不能告訴我們,遭遇痛苦的人需要什麼樣的幫助。」 一百年前,美國精神醫學會編纂的第一版診斷手冊DSM裡,只有59種精神疾病;而今日,第五版DSM的精神疾病已將近300種,涵蓋的範圍越來越廣。近年來一直有爭議的情況包括,過去一個對念書沒興趣、上課不專心的孩子,現在可能會得到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標籤;一個喪偶或配偶外遇的人,心情低落一段時間,也許會被認為是憂鬱症病人。而診斷之後,經常伴隨著開藥。這樣的現象,現在正引起歐洲關注。除了如利物浦大學研究指出,診斷本身違反科學驗證,更嚴重的問題可能是,光是被貼上精神疾病標籤,就讓人遭受到不必要的歧視、排擠、不當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