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包容與愛
每每聽到有人自殺的消息,心情總是百般複雜。「為什麼他會自殺?怎麼會這樣?」這樣的問題不斷地在腦海中打轉。
有時候會聽見這樣的說法:「他有憂鬱症。」好像「憂鬱症」是一切的解答,有了這個答案便可以不再深究。的確,憂鬱症與自殺兩者的關係緊密:自殺意念是憂鬱症症狀之一、罹患憂鬱症也的確會增加自殺死亡風險。但是,不是每個有憂鬱症的人都想自殺,也不是說每位自殺的人都有憂鬱症。事實上,許多被救回來的人都曾表示懊悔,對自己會企圖自殺這件事感到詫異,更對自己的不可預測性感到害怕。過於簡化自殺成因,會忽略自殺這個現象、行為背後的脈絡,也忽略可以介入的機會。
我們可能永遠不會明白為什麼一個人會自殺。某種程度上,我們必須適應沒有明確答案的不適感。每個人的生命故事不同,造成不幸的事件與脈絡也大不相同。即便如此,臨床心理學的自殺研究,整理、歸納出想自殺的人共同的狀態、過程;雖然無法給予明確的答案,但是可以幫助社會對想要自殺的人有多一些理解,並延伸討論這些觀點在在自殺防治上的應用。
其實自殺意念的分為兩種核心構成:
無歸屬感是一種無依無靠的狀態,生活中沒有一個可以相互照應的關係。即使身處在人群中,也感受不到與他人間的連結或來自他人的關懷。這種狀態令人感到孤單,想要建立有意義的人際關係卻無所適從:「沒有任何人可以給我幫助」「我是否活著沒有人會在乎」。
無能累贅感是一種覺得自己很沒用的心境,往往會覺得自己造成他人的困擾:「活著對身邊的人來說是種負擔」「死了比活著有意義」「他們沒有我會比較好」。這些想法容易使人自我厭惡。當一個人覺得自己無能、累贅,又感受不到任何歸屬感,則容易感到絕望,覺得自己沒有救、未來沒有希望,進而萌生自殺的念頭或意圖。
凡是當身邊有心情低落的人,我們都可以成為伸手拉他一把的人,一句話、一個微笑、一聲問候,都可能讓他改變心情。
心情低落的人,不一定聽得下你的勸告,你的支持與陪伴常是更有效的方法。
心情低落的人,常執著在某個負向情緒中,更需要我們陪伴他尋找人生新選擇。
避免法律糾紛,轉載本區文稿請先徵得原作者同意!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