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新冠肺炎
前言
2019年12月起中國湖北武漢市發現不明原因肺炎群聚,疫情初期個案多與武漢華南海鮮城活動史有關,中國官方於2020年1月9日公布其病原體為新型冠狀病毒。此疫情隨後迅速在中國其他省市與世界各地擴散,並證實可有效人傳人。世界衛生組織(worldhealth organization, who)於2020年1月30日公布此為一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 pheic),2月11日將此新型冠狀病毒所造成的疾病稱為covid-19(coronavirus disease-2019),國際病毒學分類學會則將此病毒學名定為sars-cov-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為監測與防治此新興傳染病,我國於2020年1月15日起公告「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為第五類法定傳染病,並於2020年1月21日確診第一起境外移入確診個案,另於1月28日確診第1例本土個案,為境外移入造成之家庭群聚感染。

致病原
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屬冠狀病毒科(coronavirinae)之beta亞科(betacoronavirus),其病毒特性仍在研究中。冠狀病毒科(coronavirinae, cov)是造成人類與動物疾病的重要病原體,為一群有外套膜之單股正鏈rna病毒,外表為圓形,在電子顯微鏡下可看到類似皇冠的突起因此得名,可再細分為alpha亞科、beta亞科、gamma亞科與delta亞科。冠狀病毒會引起人類和脊椎動物的疾病,屬於人畜共通傳染疾病。已知會感染人類的七種冠狀病毒,包括alpha亞科的hcov-229e病毒與hcov-nl63病毒,以及beta亞科的hcov-hku1病毒、hcov-oc43病毒、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sars-cov)、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mers-cov)和最新發現的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人類感染冠狀病毒以呼吸道症狀為主,包括鼻塞、流鼻水、咳嗽、發燒等一般上呼吸道感染症狀,但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sars-cov)、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mers-cov)與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感染後比一般人類冠狀病毒症狀嚴重,部分個案可能出現嚴重的肺炎與呼吸衰竭等。

已知宿主
冠狀病毒科的動物宿主包括蝙蝠(最大宗)、豬、牛、火雞、貓、狗、雪貂等。並有零星的跨物種傳播報告。引起covid-19之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是否有動物宿主,仍待研究與證實。

傳播途徑
目前對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完整傳播途徑,尚未完全瞭解。當2019年12月武漢不明原因肺炎疫情發生初期,案例多數曾至有賣野味的華南海鮮市場活動,此市場的環境檢體雖檢出sars-cov-2,但感染源與傳播途徑仍無法釐清。除此,從確診個案之流病調查與實驗室檢測得知,藉由近距離飛沫、直接或間接接觸帶有病毒的口鼻分泌物、或無呼吸道防護下長時間與確診病人處於2公尺內之密閉空間裡,將增加人傳人之感染風險。另,有部分動物的冠狀病毒會讓動物出現腹瀉症狀,可在糞便當中找到病毒,可能藉此造成病毒傳播。人類covid-19病例,亦可能自糞便檢出sars-cov-2核酸陽性,但是否具傳染性,仍待研究證實。。

潛伏期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告,感染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至發病之潛伏期為1至14天(多數為5至6天)。

可傳染期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資訊,確診病人發病前2天即可能具傳染力。另,確診病人發病後呼吸道病毒持續排出(viral shedding)期間仍無法正確得知,唯依國內經驗與國際文獻得知,確診病人上呼吸道檢體可持續檢測sars-cov-2核酸陽性平均達兩週以上,且下呼吸道檢體檢出病毒的時間可能更久。

臨床表現與嚴重程度
目前已知罹患covid-19確診個案之臨床表現包含發燒、乾咳、倦怠,約三分之一會有呼吸急促。其他症狀包括肌肉痛、頭痛、喉嚨痛、腹瀉等,另有部分個案出現嗅覺或味覺喪失(或異常)等。依據目前流病資訊,患者多數能康復,少數患者嚴重時將進展至嚴重肺炎、呼吸道窘迫症候群或多重器官衰竭、休克等,也會死亡。死亡個案多具有潛在病史,如糖尿病、慢性肝病、腎功能不全、心血管疾病等。報告指出,約有14%出現嚴重症狀需住院與氧氣治療,5%需加護病房治療。covid-19患者以成人為主,少數兒童個案多為其他確診成人患者之接觸者或家庭群聚相關,兒童個案大多症狀輕微,但也有零星死亡個案,唯死亡原因與sars-cov-2相關性仍調查中。

流行病學
有關國際病例資訊請詳見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國際重要疫情資訊」。

臺灣流行概況詳見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新聞稿」及「傳染病統計資料查詢系統」。

診斷與治療
冠狀病毒不容易以組織培養方式分離出來。
分子生物學核酸(real-time reverse-tran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為檢測為sars-cov-2急性感染期之檢驗首選,且可藉由定序研究其流行病學與病毒演化。血清學檢測(serological test)目前正在發展中,可能適用於確診病人感染後恢復期之檢測。
目前所有的冠狀病毒並無特定推薦的治療方式,多為採用支持性療法。sars流行期間曾有許多抗病毒藥物被使用來治療病患,但其效果均未被確認。最新治療建議,請參考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公告之「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感染臨床處置暫行指引」。

預防方式
為預防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感染,民眾應避免直接接觸到疑似covid-19個案帶有病毒之分泌物與預防其飛沫傳染。
相關預防措施包含:

關注並配合中央疫情中心最新公告防疫政策;
維持手部衛生習慣(尤其飯前與如廁後)、手部不清潔時不觸碰眼口鼻;
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並維持社交距離(室外1公尺,室內1.5公尺)或佩戴口罩;
搭乘交通工具遵守佩戴口罩與相關防疫措施;
減少探病與非緊急醫療需求而前往醫院;
居家檢疫、居家隔離或自主健康管理者,請遵守相關規範;
身體不適時請停止上班上課,先留在家中觀察、休息,需要時請主動聯繫衛生單位就醫時請說明旅遊史、接觸史、職業以及周遭家人同事等是否有群聚需求;
配合covid-19疫苗接種政策,按時完成接種。

文章引述-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疾病介紹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