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 83 年前七七抗戰,是國家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頭,面對武器 比我們現進、戰力比我們堅強的敵人,全國軍民選擇挺身而出,投入 對日抗戰,這種充沛的全民抗敵意志,是奠定日後勝利的基石。本節 目闡述盧溝橋事變爆發後,全國軍民展現同舟一命、眾志成城的精神 藉此喚醒國人同胞的愛國情操,體認全民國防的重要性。 檢視國軍先烈在抗戰過程的表現,充分展現出「國家至上、民族至上」、「犧牲到底、抗戰到底」的堅定意志,團結全國人民浴血抗戰,不論時空環境如何惡劣,國軍官兵如何代代相傳,這種無私無我、犧牲奉獻的志節,每一位官兵都應學習效法,並且永續傳承為軍人武德。
特別是軍人以保國衛民為職志,一旦在戰場上面對各種艱難的任務,並值生死交關之際,應視死如歸的奮勇向前,甚至遇到自己袍澤在戰場上遭受危難之時,願意挺身相救,勇往殺敵,憑藉的就是軍人武德的實踐與發揚。西方兵聖克勞塞維茲即強調,「統帥只能指揮軍隊的整體,不能指揮軍隊的各個單獨部分。統帥指揮不到的地方,就必須靠軍人武德」。因此,必須以軍人武德作為精神感召的泉源,凝聚軍隊向心與士氣,團結一致,誓死達成任務。
更何況,身為一個軍人不能只有勇武的外在表徵,也要有高尚的武德修為;尤其部隊指揮官更要良好的品德要求,否則,軍隊將無法承擔保國衛民的重責大任。縱觀歷年來國軍官兵保家衛國的無私奉獻,皆在在證明軍人武德是捍衛國家安全的無形力量。例如抗戰期間,張自忠將軍、高志航將軍的壯烈犧牲成仁,以及謝晉元團長率領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等英勇事蹟,都展現了軍隊除須具備有形的現代化武器裝備外,部隊指揮官高尚的軍人武德,不為勢劫、不為利誘的志節,更是發揚官兵高昂士氣,提升國軍戰力的重要關鍵。
民族正氣,永垂丹青—七七抗戰83週年
避免法律糾紛,轉載本區文稿請先徵得原作者同意!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