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宗教授鑑古知今 為保存「尊師重道」發聲 (記者蔡小宛/台北報導) 若說政治是國家的體格,文化便是國家的靈魂;政治更迭不休如同軀體會衰竭,而文化精魂卻永長存,延續著民族的命脈。中興大學法律學系教授李惠宗,日前參與國父紀念館和太極門氣功養生學會所舉辦的「神氣家族人生智慧寶庫公益講座」,以「看見文化的生命力」為題,引經據典細數歷史長流中,政治局勢固然險惡艱難,但文化生活依然光芒燦爛,因為文化溫暖人心,正可以舒緩政治上的殘暴。他更透過太極門「尊師重道」的精神和在文化傳承上的貢獻,分享文化保存的重要性。 專長領域為教育行政法、行政法與憲法的李惠宗,是德國慕尼黑大學的法學博士。他在留學時,曾感受到西方文化的力道,但對於中華文化歷來在先聖先賢的引導之下創造的諸多生命力,他更是深深的著迷。 李惠宗談到整個中華文化發展的歷史,在文化上博大精深,有高度溫暖,但在政治上卻是極度殘忍。中國歷代專制政權下總共經歷過494個皇帝,君王可分為聖君、賢君、仁君、昏君、庸君、暴君,但以昏君居多,庸君次之,沒有聖君,所以皇上往往忠奸不分,這種現象使得政治上有一半的人都是小人,很多賢人沒辦法發揮。李惠宗以杜牧《阿房宮賦》中 「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進一步分析,皇帝一個人怎麼想,全天下的人都要跟著他怎麼做,在政治上沒有準則,讓人感到很揪心,這樣的歷史背景一直主宰著中國整個的政治場域,導致人人都去逢迎皇帝,而做出許多傷天害理的事情。 至於中國的政治場上忠臣跟奸人分不清楚的情況,李惠宗以白居易<放言>為例: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下士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有誰知?」 以前古代的玉要分辨出真假必須燒三天三夜,而要辨試一個人好不好則需要7年的時間,即所謂「日久見人心」,像王莽尚未篡漢前是多麼的謙恭下士,若在當時就身亡,又哪能知道他的虛偽呢? 李惠宗認為專制體制,沒有規則可循,知識缺乏力量,儒家的道德教化,只是個人修身養性的道德修為,與「公德」較無法連結,所以公德在政治場面往往是一種非常虛偽情形。在專制時代之下,每一個政權都有危機,而在這危機之下,皆假借儒家的思想來治道,而事實上都以法家的嚴刑峻法當作手段,以集權方式統治國家。把法律當作箝制人民,保衛政權的工具,沒有保護人民權利的意識,所以沒有國家守法的概念。法律制度在古代是一種統治的工具,用法律來處罰人民,與現今強調法治國家是要求國家機關要守法不同。 君主專制對知識分子不利,但剛好文人都是喜歡講真話!像文起八代之衰的韓愈就是一個非常耿直的人,當時唐朝長安城迎佛骨是三十年一次的盛事,因為迎佛骨要動用幾萬的人力,沿途設祭壇耗資不菲,韓愈認為這些與國稷民生、文化傳承沒有關係,而且一塊骨頭跟獸骨沒有什麼兩樣,但當時的皇帝唐憲宗非常篤信佛教,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去恭迎,於是韓愈就寫了一篇鏗鏘有力的文章「諫迎佛骨表」,但是皇帝聽了就很不爽,於是把他貶到潮州去餵鱷魚。 他到了潮州以後,看到潮州人受到鱷魚的危禍,於是寫了一篇「祭鱷魚文」來祭拜鱷魚,希望鱷魚乖一點,好好的聽話不要再危害民眾。但是韓愈在這一篇文章中還特別講到一句話,「今天子嗣唐位,神聖慈武,四海之外,六合之內,皆撫而有之」,可見文人有多麼卑躬屈膝,被皇帝貶官貶到了潮州還要去巴結皇上,這是政治上的悲哀! 此外,古代的政治作為毫無規則可言,李惠宗舉「方孝孺之被誅十族」的故事,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死後,由於太子朱標早死,由明惠帝朱允炆繼位,然而靖難之役燕王朱棣篡位奪取政權。當時方孝孺是最具威望的宰相,學識品德為四海所稱頌。朱棣起兵時,謀士姚廣孝曾對他說,「城破之日方孝孺是決不會投降的,但萬萬不能殺他,否則天下讀書種子將會滅絕。」而朱棣也有意借用方孝孺的威信來收攬人心,希望由他撰寫「燕王即位」的詔書,所以屢次派人向方孝孺招降,並換取世世代代榮華富貴。但方孝孺堅決不從,朱棣見方孝孺寧死不屈,即威脅道:「殺你九族!」方孝孺義無反顧地斥責說:「便十族奈我何!」這是中國歷史上唯一慘遭誅十族的血案。李惠宗無奈的表示,政治上的權力沒有任何的規則,雖是如此,但是政治卻也很容易消逝,然而文化還是會留存下來,從政治跟文化去作一個比對,就會看見文化的生命力永遠比政治來得堅強。 李惠宗再一次感嘆,政治這條道路是這麼的可惡、齷齪骯髒,就像李白所提到的『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但是文化跟政治基本上有不同的發展,文化生活還是燦爛與光芒的,唐詩、宋詞溫暖人心,懷悼古今。文學、藝術撫慰人們的心靈,儘管政治時代不斷的變更,文化還是一直傳承,例如三國時代諸葛亮的「出師表」一直流傳到現在,他的那種氣節、忠誠至今都還存在人們的心目當中,只要談到「出師表」,人人都感到非常的動容,這就是文化的傳承。 講到文化,李惠宗也談到太極門在文化傳承上面的貢獻,例如保存「尊師重道的精神」,就是文化的觀點,提倡忠孝仁義的精神,主張人人平等的觀念,以及提倡現代法治國家不可以違法課稅,並透過武術展演,弘揚中華固有國粹文化,推廣「良心時代運動」,讓文武合一,生活文化化,文化生活化…。李惠宗說,這些跟政治都沒有關連,因為政治是虛偽、殘忍的,是不仁不義的,所以歷代的文化傳承,是跟政治脫軌,不受政治的影響,政治再怎麼險惡,文化都還是蓬勃發展,所以政治是短暫的,而文化才是恆久的。就如同「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這首詩所描述的情景,六朝像夢一般轉眼過去,而柳樹依然兀自的蓬勃發展,所以政治現象過眼雲煙,但文化生活會不斷延續下去。文學、藝術繼續在發展當中,文化才是我們的生活當中最重要的一顆心,特別像現在世界上有很多很殘忍的事情。 最後,李教授提點大家,「大事難事」端看是否有「擔當」,能夠把事情做好,擔當夠,大事難事都能夠克服;「逆境順境」就看「襟度」;「群行群止」看「識見」;「臨喜臨怒」就看「涵養」,碰到一件讓人家生氣的事情,但不會發怒,能夠轉念這就是涵養的表現。而太極門文化的修為就是在「臨喜臨怒」的時候能夠把涵養展現出來,團結一心展露無遺,這是一個非常難得的事情。 圖說:李惠宗教授在國父紀念館「看見文化的生命力」講座中,分享自古以來政治與文化的發展,並呼籲政府保存「尊師重道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