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級炭焙茶師劉重森 正港傳統凍頂高山烏龍茶揚名國際 堅持傳承分享
國寶級炭焙茶師劉重森 正港傳統凍頂高山烏龍茶揚名國際 堅持傳承分享

記者林凌霄/南投報導

凍頂烏龍茶世界香!國際關注最大規模的2021鹿谷茶鄉各場次春茶大賽機制已啟動!,如何焙出好茶贏得「特等獎」茶,連日成為熱門話題。而年近8旬聞名製茶師劉重森,以在地茶人走過一甲子,堅持以傳統「純手工炭培」製作正港傳統凍頂高山烏龍茶,揚名俄羅斯德國等海內外,傲視國際,曾獲各界長官茶葉專家嘉勉,讚譽劉重森對鹿谷傳統手工炭焙製茶文化傳承的貢獻深值肯定,而譽為國寶級製茶師當之無愧。劉重森今(3)日也不藏私的分享表示,今年受嚴重乾旱影響,春茶焙製,不論使用現代電焙、抑傳統手工炭焙,仍應謹記「慢工出細活」、「看茶焙茶 」。

今年78歲,鹿谷「全一茶行」負責人,曾任鹿谷鄉農會代表理監事累計36年的劉重森,國小畢業起正式投入茶事實務,從手工採茶、發酵、光著丫腳踩茶球,到升炭火、烘焙茶葉,古式製茶的每一環節無所不學,60多年來,仍不斷的摸索、及創新,練就了一級棒的製茶功夫,期間,得獎無數。

鹿谷凍頂山的烏龍茶,已有百年歷史,而先民的傳統炭焙,須日夜挑燈夜戰,既厚工辛苦、成本又高,在機器電焙製茶興起,早被年輕茶人排斥放棄。而製茶達人劉重森,走過一甲子卻視為臻寶,堅持〝純手工〞製茶、並以古法「炭焙」老茶不間斷,爐火純青的茶功夫,聲威遠播國際,遍及俄羅斯、德國、日本、美國,及大陸東北遼寧、北京、上海、深圳等慕名來現場觀摩品茗,由於純手工限定量產,供不應求、消費者也都能耐心等待。

劉重森不諱的指出,老祖宗智慧的正港凍頂烏龍茶,確實費工耗時、成本又高,例如龍眼炭65年每斤只2元,目前超過20元,大漲10倍以上,茶價僅微幅小漲),而一搬「攏茶」於夜間約15分鐘結束、而被罵龜毛的本人,至少要攏4遍(前三次分別使用10、20、30分,最後1次增強至6、70分鐘)增時加速,讓茶葉相當有活性。電焙只焙三次,每次約10多分鐘;而炭培全程總計200小時(7、8天),將茶葉裡不該有的雜質(甚至農藥殘留)慢慢釋出去除,留下淡淡的炭茶香。這就是找回「凍頂傳統原味」茶湯滑軟、滋味甘甜、喉韻美好的撇步。

炭焙是使用龍眼炭紅火線適溫烘焙達到合宜乾燥度,茶湯會甜、茶水會滑軟,加上龍眼炭香是凍頂茶一大特色。劉重森說,古早茶人流傳,「三分茶七分火!」,這句話闡述茶葉須要適當的烘焙,才能把口感、香氣茶葉最棒的特質呈現。不過,畢竟人工炭焙過程相當繁冗耗時費工,從備炭升火、蓋灰(白色竹子灰)整灰、掌握火功夫和技巧來控制溫度,這些都要靠茶師的烘焙專業智能和經驗。過程中,若有熱點不平衡或炭火熄滅,任何環節差錯失敗,就全功盡棄。您的茶葉作品不是火候不足不均、就是過火焦味。通常每一竹籠焙只焙10台斤,且要按時翻焙,一爐火可維持七天七夜,焙茶師一定要有相當耐心和毅力。

一般 而言,「人生要先苦後甘!」。劉重森卻逆向主張炭焙茶要「先甜而後甘」,喝凍頂烏龍要有甜水、滑水、涼爽喉韻和回甘,絕對不可以有苦澀,才能引人入勝。近年來全一茶行「招牌炭焙烏龍茶」,茶湯媲美如埔里紹興酒顏色,耐泡又耐浸,即使浸泡5分鐘,依然原味原汁不苦不澀,這是一般茶品望塵莫及的,這也是讓內行仔回頭客,源源不絕的元素。

全一茶行女主人蘇碧雲,每年甄試錄取受聘鹿谷鄉農會春冬茶賽初審員,連續長達18年(83~100)屆齡退休。針對今年茶區春茶各場次茶賽開戰,她經驗分享表示,隨著茶樹老化土壤酸化,鹿谷不少茶園變菜園,也隨著消費者喝茶需求取向轉變,其實近年來比賽茶的素材大多來自高山茶,茶葉的萎淍、乾燥度特別重要外,今年春茶生長遭嚴重乾旱災害,茶葉含水量輕,一定要「慢火耐心烘焙」,不斷的烘焙、試茶、再烘焙,等待茶湯變清淺,最後再加溫1、2小時,會散發茶香撲鼻的現象,即是茶賽評審人員青睞的好茶樣。簡而言之,憑著「經驗累積」、「看茶焙茶」,「慢工出細活」,就是成功挑戰茶賽的口訣。劉重森也強調,茶葉炭焙技術是無底深坑的學問,烘焙前先要判定茶葉的體質,才決定炭焙的時間。依炭焙時間敲定溫度再細分等級,包括中火、重火、原味茶及老茶等,期符評審的要求或合消費者多元的需求。

劉重森今天面對媒體群訪視時非常慨嘆的表示,現今許多茶農茶商,以迎合市場利潤取向,讓鹿谷凍頂原味茶漸走味、炭焙技術亦瀕臨失傳,惟獨幾位老茶人的堅持傳承傳統凍頂茶文化特色,教人憂心。好在,也樂見有些高學歷青年紛紛返鄉扮茶農,呼籲縣府公所或農會多多辦理各項茶葉研習,讓正港凍頂茶老技術得以傳承發揚光大,同時青年茶農能學習珍惜茶鄉傳統炭焙茶技術。洽詢電話049-2752358。全一茶行

林凌霄 FB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2432978536

南投新聞網
https://tnews.cc/049/default.asp


圖一國寶級炭焙茶師劉重森夫婦,堅持古早味炭焙製作正港傳統凍頂高山烏龍茶揚名國際 。(記者林凌霄攝)

圖二高齡78茶葉達人,自己動手升炭火、全程以先民傳統式烘焙茶葉的技術都難不倒他。(記者林凌霄攝)

圖三 炭焙凍頂烏龍茶製程,耗時粗重 厚工成本又高,早已被年輕茶農排斥放棄 。(記者林凌霄攝)

圖四 手工炭焙茶葉傳人劉重森、蘇碧雲夫婦經驗分享表示,今年春季比賽茶焙製,不論使用現代電焙、抑傳統手工炭焙,仍應謹記「慢工出細活」、「看茶焙茶 」。(記者林凌霄攝)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