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頂烏龍茶製作工藝傳承 茶改場凍頂工作站辦製茶研習 茶業承先啟的詮釋
凍頂烏龍茶製作工藝傳承 茶改場凍頂工作站辦製茶研習 茶業承先啟的詮釋

記者林凌霄/南投報導

為提升在地青農及農友對凍頂烏龍茶製作工藝之傳承,農委會茶業改良場凍頂工作站,今(13)日起為期4天,辦理「農業整合諮詢輔導體系計畫之在地青農輔導之小型試驗研究部分發酵茶製造研習」,23位來自中南部南投、嘉義等茶區茶農,認真砌磋充電,忙得不亦樂乎。茶改場場長蘇宗振強調,製茶訓練以一條龍的方式,主要從製茶的觀念、要領與態度,這些製茶細節會影響茶葉品質。也藉由母雞帶小雞學習方式,從製茶到焙茶的過程,作為茶業承先啟後最後的詮釋。

臺灣部分發酵茶品質優良,其製茶技術更是功不可沒,茶業改良場於凍頂工作站辦理農業整合諮詢輔導體系部分發酵茶製造研習,為使優異的製茶工藝能永續相傳,於課程內邀請鹿谷茶區資深製茶及評茶師顧問們協助,帶領23位茶農,以2至3人為1組,分組從製茶作業到傳統手團揉整形,以及茶葉烘焙與品評,一連4天進行研習訓練。

茶改場場長蘇宗振表示,製茶訓練以一條龍的方式,主要從製茶的觀念、要領與態度,這些製茶細節會影響茶葉品質,再藉由資深顧問們教導與帶領平均32.6歲的青農們,把製茶經驗之傳授與克服製茶過程相關問題與解決方式分享,對於即將接棒的中生代農民有著更好的學習機會,本次研習訓練作為茶業承先啟後的詮釋。

茶改場說明,由於部分發酵茶製程繁複且需要相當豐富的製茶經驗,即將面臨農民老齡化退休情況,中生代接棒傳承,新生代的新血加入,更須強化對於茶的認知與製茶調適,在此製茶時所面臨的問題狀況如茶菁條件、製茶環境如何調適、製茶機械如何適用操作等,看茶製茶更顯得重要。

凍頂工作站林儒宏站長說明指出,本次由3位鹿谷茶區資深優秀茶師錢儒良、林憲政及陳能裕擔任顧問老師,帶領9組青農學員們,從日光萎凋開始、翻菁、室內萎凋及攪拌、殺菁、揉捻、初乾,製茶過程中茶的變化、何時該處置、判斷方式及處理程度等,細節中藏有天使,都是相當重要,另外再結合茶改場所研製之製茶環境監控裝置,可輔助製茶時的環境變化,有助於製茶時的輔助提醒。在傳統手團揉整形的部分,藉由揉茶桿、布巾等工具,將茶葉從條形整形成半球形,其關鍵點如溫度、水分拿捏等,讓學員學習到如何判斷。

林儒宏站長說,經由2天製茶與整形後之成品,將再進行茶葉烘焙,利用烘焙要領,焙乾、焙清,將茶進行修飾及增加風味。最後再由各組分享討論整個製茶紀錄與焙茶紀錄,看茶製茶、看茶焙茶,探討本次製茶研習過程,以獲得最佳經驗與觀念,提升製茶技術能力。

擔任鹿谷農會茶賽評審25年、亦曾是特等獎得主林憲政顧問表示,本人是道地凍頂茶農,因此責無旁貸全力指導學員,讓們能了解及辨認輕、中及重三種不同發酵的制茶技術,體驗不同發酵程度產生不一樣的發酵香、花果香和滋味,學習到製茶新的基本概念,未來亦能發揮學以致用的效果。

女性學員劉詠晶說,之前參加多次的研習,大多偏重理論及觀察比較多,很難得這次課程設計,注重學員動手實作體驗,從做中了解茶的製程和茶湯喝的官能感覺,所呈現不同的因果關係,因此覺得這次研習特別開心,收穫滿滿。

值得一提的是,學員中有位全國神農獎的中興大學農業博士謝瑞裕,他當選全國十大青年表揚,也是聞名海內外俗稱「薑黃博士」,他竟然放下身段參加這次研習的表示,身以茶家子弟為榮,精進製茶技術提高在地茶葉品質是共同責任與期待。

謝博士說,昔日製茶技術是以師徒制口耳相傳方式傳承,欠缺科學論證,造成傳授技術時不明就理,一旦出現問題,也不知怎改善處理。此次學員大多是返鄉青農,透過工作站這項研習,可以接受茶改場專家及鹿谷在地資深優秀的顧問茶師指導,學習專業的基本製茶技術,並在從「做中學」過程中,以科學概念與方法,來解遇到的問題,這是一項兼顧理論與實務、有效的研習活動,非常感謝林儒宏站長及團隊用心籌劃和熱誠服務。相信本期學員大家必定收穫滿行囊。 

洽詢 茶業改良場凍頂工作站 許淳淇助理研究員 聯絡電話:049-2753960轉214

林凌霄 FB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2432978536
南投新聞網
https://tnews.cc/049/default.asp


圖一 茶改場凍頂工作站辦製茶研習,林儒宏站長(右一)與全體學員合影。(記者林凌霄攝) 

圖二 室外部份發酵實習。(記者林凌霄攝) 

圖三 學員分組揮汗製茶發酵體驗。(記者林凌霄攝) 

圖四 資深優秀的顧問茶師錢儒良(左)主持分組討論,及分享製茶經驗。(記者林凌霄攝)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