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府登錄「傳統手工製茶-鹿谷烏龍茶」保存者蘇文昭80大壽 「古式手炒茶」功夫暨「馨露80有機茶紀念禮盒」傳承發表
縣府登錄「傳統手工製茶-鹿谷烏龍茶」保存者蘇文昭80大壽 「古式手炒茶」功夫暨「馨露80有機茶紀念禮盒」傳承發表

南投新聞網 記者林凌霄/南投報導
南投縣政府文化局首次公告登錄「傳統手工製茶-鹿谷烏龍茶」保存者蘇文昭老師,今年欣逢80大壽,他所創的「馨露茶莊」今(15)日特地舉行「馨露80有機茶紀念禮盒」暨正港國寶級凍頂「古式手炒茶師傅蘇文昭傳承」發表活動,老師傅現場分別秀出爐灶炒茶,揉茶動作,木炭烘焙、手包茶等,令人大開眼界,嘆為觀止。蘇文昭表示,「古式手炒茶」絕活,全憑60餘年經驗累積来調製烘焙,且是用情、用心來完成的稀有珍品。

蘇文昭指出,生在鹿谷、長在凍頂,60多年與茶為伍,跟茶博出不可割捨的情感,「馨露茶莊」古式手炒茶傳承人兒子蘇邦怡及家人團隊一片孝心,請求老夫帶領特別精製「馨露80有機茶紀念禮盒」以示感恩回饋。

蘇文昭說,古式傳統手炒茶,沒有一定公式可循,尤其為迎合大量製茶,以機器取代人工後,能以傳統手工進行每道製茶工序者已微乎其微。我非常慶幸這項功夫傳承有人,我家兒子蘇邦怡學校畢業後一直跟隨學茶,不斷研究紀錄和精進,早就獨當一面做到蜜紅色原汁原味原色的凍頂烏龍茶,惟近年茶界為配合茶賽需求,茶湯似乎漸改變為金黃色。

蘇文昭老師說,自幼耳濡目染對茶就很有興趣,我18歲正式出師,投入鹿谷凍頂製焙茶行列後,更發現有毒的農藥,必定對人體嚴重傷害,從此大約60年前茶園管理就傻傻嚐試不噴藥,結果產量銳減傷腦筋, 為節省電費開支仍以老祖宗的生火燒柴(龍眼木)方式來焙茶,往往一鍋又一鍋焙到天亮,每當憶及那種辛勞情何以堪。

面對媒體群採訪,80歲的蘇老師現場一招又一招秀出目前罕見古式傳統製焙茶功夫外,他的手腳輕盈俐落,尤其臉不紅、氣不喘最教人驚訝佩服。因此,他也分享養生健康的答案,是因為70多年來每天都喝自家的手工凍烏龍茶約1千cc以上、和把製茶當運動是重要元素。另,一生都光著腳ㄚ踩茶球,打赤腳接地氣習慣成自然,對保健亦有加分。

「馨露茶莊」古式手炒茶傳承接棒人蘇邦怡老師指出,父親於60年前就用心研究重萎凋茶湯琥珀色的鹿谷正港凍頂烏龍茶,80年代茶湯演變為金黃色,但統稱傳統烏龍茶。為何我能在凍頂傳承茶業,主要是佩服老爸的製茶工夫龜毛細膩,幾乎達爐火純青境界,且對家人或學員教學都不藏私又很有愛心兼耐心,當然學起來很有成就感。

蘇邦怡老師說,父親傳承的「馨露茶莊」古式手炒茶,目前朝「形象和品牌」努力發展,不做大、不求高,平凡簡單踏實是重點,把茶焙成完美藝術品,自己喜歡、客人滿意是目標。

提及為父親蘇文昭祝壽的「馨露80有機茶紀念禮盒」,蘇邦怡說明,家住鹿谷凍頂山,是凍頂烏龍茶最早發源地,「凍頂烏龍茶」聞名海內外。傳統的古老手炒茶製茶技術,已漸漸失傳。而父親蘇文昭是製茶世家的老師傅,也是鹿谷凍頂傳承此技術之位佼者,責無旁貸要傳承發揚光大。而手炒茶之特色,是它保有茶葉中之甘醇喉韻與產地獨具芳香氣味,這是其它產地和製法所無法達到的境界。

所謂「手炒茶」是以雙手的觸覺、在約300度C的熱鍋中、雙手翻動完成殺菁,其間要適時控制火候、注意茶菁的變化和散發出来的氣味是否恰到好處,這全憑經驗来判斷調製,最後再以竹製焙龍細心焙烘。還要用情、用心來完成茶中稀有珍品。

據瞭解,南投縣政府文化局日前首次公告登錄「傳統手工製茶-鹿谷烏龍茶」、「傳統手工製茶-名間埔中茶」為南投縣「傳統知識與實踐」類文化資產,並「登錄鹿谷蘇文昭」、名間陳茂淳二位老師傅為保存者,成為全國首例,也再次成為南投縣的文化特色亮點。縣府文化局長林榮森博士,受訪強調,茶不僅是一般的飲料(品),更是一種文化資產。若是賦予它一種文化屬性,它的身份、價值、和地位就是不一樣,讓大家更重視茶產業。同時期許南投縣傳統製茶文化、珍貴的手工製茶技術傳承,代代相傳。

鹿谷烏龍茶保存者-蘇文昭小檔案:
1944年 出生。
1960年 父親將茶園交付管理正式開始協助家中事業。
1966年 開始獨立經營傳統製茶產業工作,
1973年 參加鹿谷農製茶比賽獲二等獎。
1999年 開始以有機方式進行種植。
2001年 改以有機栽種與傳統手工製作為個
人茶行經營理念,與兒子蘇邦怡一同經營。
2013年 註冊品牌「古式手炒茶凍頂烏龍茶」
2019年 受南投文化局登錄為傳統手工製
茶-鹿谷烏龍茶保存者。

林凌霄 FB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2432978536
南投新聞網
https://tnews.cc/049/default.asp

圖一「傳統手工製茶-鹿谷烏龍茶」保存者蘇文昭老師,今年欣逢80大壽,兒子蘇邦怡為傳承,特舉辦「馨露80有機茶紀念禮盒」暨正港國寶級凍頂「古式手炒茶」發表活動。(記者林凌霄攝)
圖二「傳統手工製茶-鹿谷烏龍茶」保存者蘇文昭老師表演古式爐灶燒龍眼木材炒茶。(記者林凌霄攝)
圖三蘇文昭老師自青少年就光著腳ㄚ踩茶球,如今年屆80,依然臉不紅、氣不喘,最教人驚訝佩服。(記者林凌霄攝)
圖四 蘇文昭老師秀著60年前的牛皮紙茶葉包裝技巧(記者林凌霄攝)。
圖五 蘇邦怡老師傳承父親蘇文昭的傳統製茶「解塊」要領。(記者林凌霄攝)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