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農民湯英華研發改良式「稻田嚇鳥線」 尊重鳥雀生存權 亦增加收成
青年農民湯英華研發改良式「稻田嚇鳥線」 尊重鳥雀生存權 亦增加收成
記者林凌霄/南投報導
鹿谷青年農民湯英華,繼熱心為學童推廣傳統稻米教育後,又秉持友善環境,珍愛鳥類生態,研發改良式「稻田嚇鳥線」,既防杜及減少田間稻穀「鳥害」約2~3成,又兼顧環保生態而不亦樂乎,深值推廣。
湯英華,鹿谷鄉瑞田村傑出農民,亦是瑞田國小前家長會長,與妻子曾盈婷婚後,響應政府農村青年返鄉迴游傳承,致力熱心推廣深度米食推廣教育,於今年6月配合校方舉辦陽光曬稻穀及稻草人DIY防鳥害的體驗活動,讓學童體認「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的真諦,佳評如潮。
湯英華27日指出,目前稻子生長約一百天左右,開花結穗入漿,是鳥雀偷襲最嚴重時期,尤其栽種製作「日光米」的台粳9號,由於稻穗米漿格外香甜Q軟,且鳥雀一次要吃好多株米漿才飽足,因此是鳥雀的最愛。
湯英華說,老祖宗的智慧發明了不少傳統防(嚇)鳥害玩意,包括稻草人、放鞭炮、搖動瓶瓶罐罐聲響、或農夫守住田粳,追趕跑跳碰等等,如今似乎都既不科學又不管用了,目睹滿天鳥雀成群俯衝偷襲,只能痛在心頭又無奈,每期受損約2~3成,不論是否保護鳥類都不忍心傷害,畢竟它們都有生存權,我們都要尊重。
曾盈婷說,熱愛大地,打造友善環境,維護自然生態平衡,是地球人應有的共識。去年機緣在嘉義,看到農友在稻田使用簡易棉線防鳥法,啟動她夫妻致力研發改良。曾盈婷表示,起初每次掛用單線或雙線,相當費時費工,且遇到強風棉線就亂絮「打死結」麻煩大了。於是今年再研發一座手持木軸,上面放置10個線圈,走一趟即可整齊裝置10條線,最近可能擴增12條線,效用更佳。
湯英華說明防(嚇)鳥線的妙用表示,它饒富彈性,鳥雀落腳在線上會不穩搖擺,甚至產生不安全感就離開。或起飛、或佇足時,翅膀難免碰觸棉線,以為遭受嚴重陷井大受一驚飛逃 ,也好像會透過它們群組鳥言鳥語警訊相通,從此就不敢再回頭。
圖一 鹿谷青年農民湯英華 研發改良「稻田嚇鳥線」,既防鳥害亦友善大地環境。
圖二 湯英華、曾盈婷的改良式「稻田嚇鳥線」,有效驚嚇偷襲鳥雀,卻不傷害它們。
圖三 湯英華使用改良式「稻田嚇鳥線」,可減少稻子受鳥害成「白穗」的損失。
圖四 湯英華、曾盈婷創先在區域試用改良式「稻田嚇鳥線」,除發揮本質功能外,亦不影響農村稻田景觀。
圖五 使用改良式「稻田嚇鳥線」後,傳統的稻草人可能要功成身退。
(記者林凌霄攝)
避免法律糾紛,轉載本區文稿請先徵得原作者同意!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