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谷鄉農會比賽茶包裝之演進」、「歷屆比賽茶葉英雄(特等獎得主)榜」 見証茶鄉茶業演進史
「鹿谷鄉農會比賽茶包裝之演進」、「歷屆比賽茶葉英雄(特等獎得主)榜」 見証茶鄉茶業演進史

記者林凌霄/南投報導

斥資2千多萬嶄新的鹿谷鄉鹿谷農會「茶葉文化館」,外觀古色古香,宏偉壯觀,內部除有靜態的茶葉史蹟,及專業知識外,更提供動態的茶藝休閒活動,充分展現鹿谷農會熱愛斯土的情懷與推廣茶藝的用心。其中,館內「鹿谷鄉農會比賽茶包裝之演進」、「歷屆比賽茶葉英雄(特等獎得主)榜」,最為吸睛。農會秘書林獻堂今(27)日對該會培訓優秀同仁扮解說員時表示,本展示單元,不但可以激勵茶農提昇管理技術的信心,也見証了鹿谷茶鄉40年來茶業文化發展的演進,深值遊客飽覽走一回。

鹿谷鄉農會為配合林明溱縣長發展南投縣為觀光首都,今日辦理團隊優秀導覽解說員培訓時,林獻堂秘書指出,民國六十五年時任總幹幹事的林光演,為推廣促銷及提高茶葉品質,仿照日本靜岡縣茶葉促銷方式,並加以改良,開辦鹿谷農會凍頂優良茶比賽展會售會,創立了茶葉分級包裝的制。

林獻堂秘書詼諧風趣的表示,民國65年 (1976) 辦理初期,是以人工一斤斤用「四方型道林紙」包裝,包好之後貼上農會封簽,外面再套上塑膠袋,而且在茶農交茶當時22斤全部得包裝完畢,待評審後再將未入圍茶(淘汰茶)之包裝一一拆掉,此一作業成為俗稱的有趣的「脫褲茶」。

民國65年至71年每年僅辦理春茶展一次, 72年(1983)起每年開始辦理春、冬茶比賽兩次。民國70年(1981)改用已印製好之紙袋來套裝,人力上已減少許多,到73年(1984)春茶賽,開始採用紙罐包裝外加包裝盒,從該年度冬茶起,將原本的入圍優良茶再細分為二朵梅花、三朵梅花、等獎、貳等獎、頭等 獎、特等獎共六級 民國78年(1989)採用半斤鐵罐裝,外加包裝紙盒-86年(1997)起實施真空 充氮包裝,89年(2000)起迄今,採小罐裝採用脫氧劑,使茶葉測REM 的包裝更向前邁進一大步 保存的效果也提高許多。

林獻堂秘書表示,林光演前總幹事創辦鹿谷鄉農會比賽茶暨展售會,歷經前總幹事林秀薇及現任總幹事林義能的改進發揚光大,參賽件數從65年104件,逐年飆漲,至107(2018)年春茶賽高達6707件,已成為全世界最大場茶事競技場,它的茶葉分級包裝制度,亦蔚為台茶各茶區的典範標竿,也成就了台灣茶世界香、台灣好茶在鹿谷的美譽和驗傲。40多年以來,鹿谷農會的特等茶也水漲船高,每台斤飆升至30萬元天價,因此,林光演、林秀薇及林義能等三位總幹事居功厥偉。而對於歷次得來不易的特等獎茶農得主,本農會表示崇高敬意,除了典藏特等茶樣當藝術品外,還放大照片於「英雄榜」揭示,希望激勵全體茶農,見賢思齊。

推廣部主任陳芳炫說,鹿谷鄉農會每年每次的比賽茶,都具有多項指標的意義,因此包裝也總是領導群倫。每一次的包裝都代表著農會的用心,也透露當年時代經濟文化的背景,例如65年是用牛皮紙配塑膠帶手工綑綁(脫褲茶形式)簡陋處理,71年印製青天白日國旗,來激發全民愛國情操,每一包裝,都是茶鄉一篇懷舊有趣的故事。

陳芳炫主任表示,未來本農會比賽茶包裝內涵,除結合生態、生活、美觀外,將特別重視環保、健康、防偽、及QRCODE等標示,讓消費者愛不釋手外,也能買得放心、買到真正的比賽好茶,也喝得安心健康。

南投新聞網

圖一 鹿谷鄉農會秘書林獻堂(左3)率同仁幹部展示從民國65年起珍藏的早中期各階段的「特等茶」代表實品包裝樣 。
圖二 鹿谷鄉農會從民國65年起至今(107)年春茶賽,每年歷次比賽茶特等獎得主「英雄榜」。
圖三 鹿谷鄉農會從民國65年起至今(107)年春茶賽,每年歷次比賽茶包裝演進的陳列 。
圖四 鹿谷鄉農會四健指導員邱定傑展示茶賽「特等獎」最早及最近包裝的演進。圖左是民國65年、右是民國107年春茶賽。

(記者林凌霄攝)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