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鞍國小藝術與人文教學深耕 藝文教育扎根成果豐碩
大鞍國小藝術與人文教學深耕 藝文教育扎根成果豐碩

記者林凌霄/南投報導

竹山鎮大鞍國民小學接受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和南投縣政府輔導,執行107年度辦理藝術與人文教學深耕,結合地方竹產業天然資源,成果豐碩,不但增進學校與社區互動,也發展成為偏遠山區森林小學的辦學特色。校長劉育成今(18)日表示,本校積極落實藝術與人文教學深耕計畫,希望增進學生對家鄉竹文化藝術的認識,培養藝術氣質、豐富生活內涵,及藝文教育扎根。

大鞍國小坐落於海拔800多公尺的山區,是竹山鎮最高學府,也是個環保、生態與人文教育的迷你小學。校長劉育成堅守大鞍服務9年,率領最優秀的教學團隊,將大鞍國小經營的有聲有色,全校學生受到全日制的照顧,學生數從原本的不到20人,提升至目前6班計42人,教人刮目相看。

大鞍國小校長劉育成指出,竹山是竹子的故鄉,大鞍里是孟宗竹和桂竹的重要產地,竹文化是最具台灣生活特色的藝術美學,尤其竹的挺拔灑脫、正直清高、清秀俊逸也是中國文人的人格追求。因此,把竹子融入課程,透過竹編生活美學的教學,將家鄉的竹文化特色傳承與保留下去,是本校教師團隊責無旁貸的教育使命。

劉育成校長表示,為落實學校本位課程,發揚竹藝為學校課程特色,大鞍以「藝起玩竹趣、織竹常樂」為計劃主題申請,獲得南投縣107年藝文教育扎根計畫核定,實施竹藝教學,獲得家長及社區民眾的支持,,希望家鄉的竹編藝術文化特色流傳下去,達成竹藝生活化的目標。

大鞍教導主任江惠滿說,大鞍「藝起玩竹趣、織竹常樂」計劃,其藝術研習課程(含:竹響板製作及竹編藝術技藝),全校師生及家長共60人參與。自107年9月-107年11月、10次場次。感謝名竹編老師陳淑貞教學竹球、劉興澤風車及竹青蛙、及竹藝協會蘇保宏理事長指導的祈雨棍等。

值一提的是目前罕見的傳統竹製的「祈雨棍」,大家都極為陌生。今日指導大鞍學生「竹生活講好話」及磨飾粉光雨棍的竹藝老師陳心慧指出,竹祈雨棍是一種長型樂器,相傳南美洲原住民用來祈雨的古老樂器「雨棍」是一種原住民祈雨、跳舞的樂器, 其音色流動、清脆,彷彿一股清流,也同時扮隨著舞蹈、祭典、求偶的輔具,由竹子的中空,填入石子或是豆子製成,當旋轉、搖晃雨聲棒時,會發出類似雨聲或海浪的沙沙聲。

大鞍社區居民亦是學生家長的林麟真小姐感恩表示,大鞍國小小朋友真的很忙,忙得讓他們的生活可以如此得豐富,加上在山上學習的孩子,就是多了自然的想像力和靈氣,又有最熱誠的劉校長和最優秀老師的誘導,陪伴著他們寫下最精彩的童年時光,他們真的是教人羡煞的超級幸福的一群孩子,家長非常開心,且與有榮焉。

南投新聞網

圖一 大鞍國小辦理藝術與人文教學深耕,成果豐碩,劉育成校長(後排右)、教導主任江惠滿(後排左)、竹生活講好話老師陳心慧(後排中)與六年級學生合影鼓勵。
圖二 大鞍教導主任江惠滿為努力替「祈雨棍」磨光的學生加油打氣。
圖三 大鞍國小推動「藝起玩竹趣、織竹常樂」計劃,績效卓越,作品多元琳瑯滿目。
圖四 大鞍六年學生自製竹蜻蛙,並在地面上進行彈青蛙比賽,趣味橫生。

(記者林凌霄攝)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