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設計角度融入臺灣竹工藝技術之「織竹.知竹」展
記者林凌霄/南投報導
「織竹.知竹- 臺灣當代時尚竹器與竹藝創作展」由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與臺中市政府文化局合作辦理,邀請國際設計師Patricio Sarmiento策展,展覽期間自即日至明年3月31日,展出兼具時尚與綠色環保的竹工藝創作品。本次展覽跳脫竹材傳統竹器的日用容器,而以竹纖維的觀點,呼應臺中纖維工藝博物館的核心內容,以傳統的編織工藝技術「織竹」的概念,同時連接創作的新思維,纖纖交錯,層層交疊,觀眾可以由竹纖維和人類的關係,看到臺灣竹纖維如何從傳統的編織器物,進展到現今的時尚創作。
工藝中心與法國手牽手設計協會「Hand in Hand」自2010年至2018年進行國際研創作品,以國際設計角度及臺灣工藝技術合作,自然共生環境為目標,臺法國際合作方式為邀請法國設計師來臺和臺灣的工藝師進行研創開發作品;或法國設計師指導臺灣創作者進行產品開發,使臺灣從事竹工藝人才從中吸收國外設計師設計想法,進而培養國際視野,開創出兼具國際設計之精湛竹工藝作品。
臺法國際合作共同合作至今多年,已完成辦理5次駐村計畫、7次創作營、13次國際展覽、多場演講、臺灣工藝師與國際設計師的雙邊拜訪交流,研創法國風格之臺灣工藝作品超過312 件。2013年首次在巴黎設計師週展出工藝設計創作,即刻受到熱烈迴響;2016年更獲得大會肯定,邀請臺灣為榮譽邀請國,臺灣再次參加巴黎設計週;2017年假巴黎國家裝飾藝術博物館參加巴黎設計師週;2015年亦首度進入巴黎精緻工藝博覽會,推出「臺灣:精湛竹藝」展(Taiwan: savoir-faire du bambou)於法國大皇宮(Grand Palais)展出,受到國際媒體矚目踴躍報導,將臺灣竹工藝推廣至國際舞臺。
今年本中心受到臺中市政府文化局邀請合作,以時尚、纖維、綠工藝作為展覽主軸,作為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的揭幕首展,特別規劃Hand in Hand自2010年至2018年之國際研創作品首次大規模在臺灣展出,呈現法國設計師、臺灣設計師與臺灣工藝家之間合作計畫的成果作品,讓參觀民眾可免出國即可看到具國際設計師及臺灣工藝師精湛作品。
展出作品的」Bamboo Chair 竹椅」,由法國設計師Samuel Misslen設計並邀請臺灣工藝師林建成製作而成,設計風格極簡約,由四根竹管作為椅腳支撐,將竹管分成四片竹材纏繞成可支撐人體重量之椅座,更於2011國際設計大會榮獲設計組首獎;由法國設計師Dimitry Hlinka應用法國特有的石頭紙,設計輕巧時尚的竹桌子,再加上臺灣工藝師林建成製作之」Bamboo Desk竹桌子」,參加2017年法國巴黎設計師週榮獲雷達獎(RADO PRICE 2017)。
本展再結合本中心於2017年邀請日本竹藝家中臣一先生,傳授臺灣創作者多層竹篾的造形藝術的造型作品,更特別展出八位具影響力的臺灣竹藝大師劉興澤的「日月創星光」等作品。
希望讓民眾認識竹纖維的發展應用,同時清楚地瞭解臺灣竹藝如何從傳統出發而進入當代生活型態,工藝如何結合設計,以及工藝家手作與傳承的精神價值,並且展現出時尚竹器的當代面貌。
本展覽除可欣賞竹研創作品外,更特別規劃三個裝置藝術,如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館前廣場的三叢竹,應用孟宗竹建構大型的竹裝置造型,吸引目光並邀請台中市民參與盛會。以竹子自然材質與顏色編織,下方以石頭穿孔植筋方式固定竹管架構與配重;在博物館前的公車亭,以蝴蝶作為造型發想,延伸出臺中花都蝴蝶翩翩飛舞的樣貌,以臺灣竹編工藝編織其外型。蝴蝶為台灣的象徵,並將其設置於公車亭作為整個展覽指標引導;在博物館大廳的編織雲,以傳統的編織技術產生的的六角形輪廓為框體,三角孔編織透明織帶,顏色則採代表花博LOGO的藍綠橘配置,具透明度的材質可穿透可堆疊出深淺,利用高聳的空間懸浮起來,代表不同的面孔交織成我們的天空與世界。
南投新聞網 http://tnews.cc/049/newscon89488.htm
圖一 竹工藝師傳承區八位具影響力的臺灣竹藝大師劉興澤的「日月創星光」等作品。
圖二 竹裝置藝術。
圖三 法國設計師Dimitry Hlinka與臺灣工藝師林建成之「Bamboo Desk竹桌子」 。
圖四 竹裝置藝術-三叢竹。
國際設計角度融入臺灣竹工藝技術之「織竹.知竹」展
避免法律糾紛,轉載本區文稿請先徵得原作者同意!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