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照鏡山「正春仔茶」搶先採收! 採茶姑娘採茶樂 蔚為美麗風景
記者林凌霄/南投報導
「早春、晚冬」是竹山照鏡山茶園的特殊景象,「春分」過後烏龍「正春茶」搶先採收,茶農趁著久雨乍晴,紛紛僱請「採茶」大軍下田採收,處處出現採茶姑娘採茶風情畫,照鏡山麓的延正社區理事長管梅秀26日表示,因暖冬導致春茶提前10多天採收、又過年受到乾旱雨水不足影響,今年春茶歉收減產約二成,不過品質仍然相當好,價格不變而十分搶手。歡迎民眾春遊竹山茶山,欣賞採茶風光,同時品茗甫出爐「尚界青」的烏龍正春茶。
竹山照鏡山茶區屬於低海拔丘陵地,得天獨厚的地型優勢,造就「早春晚冬」的氣候特質,加上山坡地排水佳,70年代在農會輔導下,兌變成一片知名的青綠茶園,更由於日照充足、土壤肥沃,除了成就特有的「冬片茶(俗稱六水仔茶)」外,「正春」茶搶早市也是它的一大特色。此際,在翠綠茶區中,處處可以欣賞採茶姑娘邊嘻戲唱歌、邊採茶的茶鄉特有風光,遊客來到竹山,即可喝到具特色、最新鮮的正春茶。
竹山農會小組長亦是資深茶農張吉彥擁有2甲餘茶園,他指出,一般而言,本茶區冬至起至大寒可增採收「冬片茶」、立春至雨水採收「早春茶」,早春茶也稱「早水仔」、或「六水仔茶(一年總計收六穫得名)」,目前的「正春茶」是雨水至春分即清明時節採收的。而烏龍茶是按四季採收,照鏡山茶區由於日照格外充足,還有天然灌溉水源及農友自備抽取地下水設備,因此今年過年後旱害影響不大,茶樹卻出現「公孫茶芽」參出不齊,採茶工資及成本皆提高。
榮獲107全國「金卓越」獎的延正社區理事長管梅秀指出,照鏡山茶區得天獨厚的氣候,目前時序春分過後,氣溫回升,領先別的茶區採收「正春茶」。管理事長說,今年過年前後茶芽生長期間,乾旱雨水不足、且又逢暖冬,因此照鏡山低海拔的正春茶減產約二成,但也提前二週採收。不過,本茶區搶先的「正春茶」含 有獨特淡香的滋味,和特殊的香氣、甘甜度高且茶湯不濃稠, 品質媲美高山茶,很受女性愛茶朋友的青睞。
管梅秀理事長表示,全台人口老化,農村少年仔對偏勞力茶事的興趣缺缺,採茶缺工是嚴重的問題,目前班員大多6、70歲的資深阿嬤,好在有年輕外配新住民加入行列。阿嬤級採茶技術熟練,但動作已大不如從前,行動安全也有虞慮,而新住民雖較能吃苦耐操,對一心兩葉的概念及採摘技巧則有待精進學習。加上每年春茶採收期間,常常遇到春雨綿綿而延宕,讓中高海拔採茶期重疊,欠工打結,雪上加霜。好在,海拔200多公尺低海拔的本照鏡山茶區,都是搶頭香採收,茶工的困擾比高山略為緩和。
資深茶婦阿嬤張林和說,身為茶家女兒,採茶自年輕採到老,這份陪伴終身的工作,樂在其中,所不同是少年「腳手」敏捷,手採茶一天下來可以達2、30斤,老了就無法度了。時代變遷,農村找不到採茶工,本土都是七老八老,好在目前有些新住民投入,但工資貴,製茶成本提高,建請政府能經費補助,是茶農共同的期待。
採茶動作熟練的外配張映雪也表示,娘家在越南,20年前因緣遠嫁來到竹山茶鄉,現在孩子上大學了,茶鄉採茶缺工情形一年比一年嚴重,我們外配就相招走出家庭學採茶,一天可以採茶30斤左右,日子過得消遙快樂,微薄工資所得,補貼家庭不無小補。洽詢0935045375
南投新聞網
圖一 竹山照鏡山「正春仔茶」搶先採收! 採茶姑娘採茶樂 蔚為美麗風景 。
圖二 茶區採茶工老化、欠工情況,一年比一年嚴重。 。
圖三 竹山照鏡山茶區烏龍「正春茶」搶先採收,茶廠也啟動製茶工序。 。
圖四 久雨乍晴,茶農家族趁著和煦好陽光,一齊動手茶葉萎凋工作。
(記者林凌霄攝)
竹山照鏡山「正春仔茶」搶先採收! 採茶姑娘採茶樂 蔚為美麗風景
避免法律糾紛,轉載本區文稿請先徵得原作者同意!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