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心起念」鹿谷農會「生活茶會」成長班課程 劉耀楚等講師「細說凍頂」茶故事
記者林凌霄/南投報導
鹿谷鄉農會輔導的「生活茶會」AB區召集人, 3/22、3/23兩天,在該農會茶藝教室共同承辦「凍·心起念」-成長·起的成長班課程,由嚴晟訓會長陪同35位婆婆媽媽和少女會員快樂充電趣。安排劉耀楚等優秀講師,帶領學員從凍頂出發,交合現今與歷史的過往融合,一同探討現代茶席茶席理念等…課題,讓會員重新認識不一樣的茶文化。農會承辦家政指導員邱嬋娟今日表示,111年度成長班研習課程,藉由起、承、轉、合四大主軸,讓學員一步一步的扎下茶藝之美。而現場 劉耀楚講師則強調,飲「茶」思源,凍頂烏龍茶是我們的根,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期許大家承先啟後,迎向未來與時俱進。
超有魅力的「生活茶會」隸屬鹿谷鄉農會,成立於民國84年3月10日,27年來會員快速成長逾250人,這是一群熱愛鹿谷、愛茶、喜歡與人分享的夥伴,透過農會寬列經費長期輔導組訓,從一個小「班」轉成目前一個大「會」,這支茶鄉最美麗的團隊。這幾年來在林義能總幹事的支持、邱嬋娟指導員 及各屆會長的熱情帶頭,已成為國內頂尖的茶文化尖兵隊伍,也是聞名世界的鹿谷凍頂烏龍茶代言人。並定期持續辦理會員研習提昇團隊素質水準。
,
邱嬋娟指導員指出,本次由生活茶會AB區召集人共同承辦「凍·心起念」-成長·起的成長班課程,會員共有35位,只要會員就可報名,由嚴晟訓班長帶領研習共兩天,從劉耀楚老師的細說凍頂開始起走,下午由董紜綺老師帶入茶席擺設概念將學員帶入茶的世界,第二天課程早上由潘小天老師帶領學員共同手作自己的茶器(水泥花器),下午由洪崇倫老師帶著學員如何思考空間與茶席關係。
劉耀楚老師以「細說凍頂」為題,從早起凍頂發展到現在~,藉由六款凍頂茶(72年~2020年)讓學員從凍頂起走,深化文化根源。他還以詳實的凍頂茶葉發展史認知、結合豐富又精湛製茶技術實物經驗印證,同時搭配詼諧風趣的肢體語言表達,全程笑聲掌聲迭起,讓會員欲罷不能,收穫滿行囊。
劉耀楚開宗明義且語帶傲氣的指出,我們都要以「鹿谷茶人」為榮,畢竟名聞遐邇的凍頂烏龍茶故鄉就在鹿谷。但重點記取飲「茶」思源,早在民國51年鹿谷鄉就有種茶,直到63年逐漸形成凍頂烏龍茶專區幾乎家家都種茶,家家戶戶都設備製茶所,以自產自銷為主。
在當年的鄉長林丕耀先生,以及任職省主席謝東閔先生、林洋港先生,還有當時任職行政院長經國先生等官員重視下打出凍頂烏龍茶的名號。蔣經國先生於民國63年、67年、69年三次造訪鹿谷鄉,真心感謝先賢對凍頂烏龍茶的愛戴,才有今天的茶鄉-鹿谷鄉的榮景。而凍頂茶傳奇故事序可分三階段過程:早期凍頂製茶流程:50-60年代、中期凍頂製茶流程:61-70年代、近代凍頂製茶流程:80-100年代。
劉耀楚特別提及,「中期」恰逢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飲茶文化普及,茶葉需求增加,帶動鹿谷經濟繁榮。同時,高山茶區亦隨之擴增,民國75年杉林溪遊樂區開通延溪公路(投151)、及大鞍林業合作社林地放領,隔年便開始種植茶樹,便是杉林溪高山茶誕生。因此民國76年興起種植高山茶璇風,「中期」是全台飲茶文化的高峰,鹿谷鄉成為台茶集散地,全國茶客找茶都會到鹿谷來。鹿谷茶鄉、茶香鹿谷的雅譽,從此遠播。
最後,劉耀楚講師在總結時強調,凍頂烏龍茶是我們的根、是我們的衣食父母,。凍頂烏龍茶發展過程有相當輝煌的歷史,主要有良好的生長環境,良好的製茶技術,堅持製造半發酵茶的傳統工藝;。不過,邇來凍頂茶發展面臨境外茶入侵、咖啡文化的競爭,加上疫情雪上加霜影響,唯有堅持傳統製茶工藝-半發酵茶的特色,才是我們永續經營的方針。
林凌霄 FB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2432978536
南投新聞網
https://tnews.cc/049/default.asp
圖一 鹿谷鄉農會「生活茶會」成長班課程 劉耀楚講師主講「細說凍頂」茶故事。 (記者林凌霄翻攝)
圖二 董紜綺老師帶入茶席擺設概念將學員帶入茶的世界。(記者林凌霄翻攝)
圖三 潘小天老師指導水見四方-水泥盤盆彩作。(記者林凌霄翻攝)
圖四 鹿谷鄉農會「生活茶會」會長嚴晟訓(右)帶領會員參加成長班課程。(記者林凌霄翻 攝)
圖五 「生活茶會」已蔚為國內頂尖的茶文化尖兵,但她們還是不斷的充電進修學習成長。 (記者林凌霄翻攝
「凍心起念」鹿谷農會「生活茶會」成長班課程 劉耀楚等講師「細說凍頂」茶故事
避免法律糾紛,轉載本區文稿請先徵得原作者同意!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