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中兄弟研發成功台灣罕見「白茶」 為名間茶區平添競爭力
陳建中兄弟研發成功台灣罕見「白茶」 為名間茶區平添競爭力
記者林凌霄/南投報導
「虎父無犬子!」致力茶葉新品種研發及製茶技術推廣提昇30年有成的神農獎茶農陳錦昌,持續傳承及輔導2位兒子陳建中及陳建利,已繳出亮麗成績單,近期初試啼聲,參加名間鄉農會冬茶賽,兄弟囊括「雙金牌」。而從事研發實驗台灣罕見的「白茶」穩定度約8成,可望近期對外發表推廣,可望為名間茶區平添一份競爭力。
名間鄉百年茶家第五代-陳建中80年次、陳建利86年次兄弟,分別大學及高職畢業,響應農委會青年返鄉扮農夫號召,跟隨神農獎父親陳錦昌經營茶事及茶藝文化傳承。陳建中11日指出,名間是全國茶作最大茶區、量產亦全台第一,因此青年茶農如何提昇低海拔的茶葉品質及新品種茶的魅力是首要課題。
陳建中說,大陸標榜可以養生、價格昂貴的「白茶(亦稱白毫銀計)」,其實父親於87年起就注意到,且邀請農委會茶改場專家到產銷班來指導推廣。但鄉下茶農墨守成規,難以接受,加上早期父親亦忙於拼經濟而延宕。近年來,秉持父親輔導兄弟投入台灣白茶(白牡丹)研發實驗。
陳建中表示,大陸白茶淡味欠缺香氣,國人較難接受,於是他以父親培育成功的新品種「金玊」茶菁為素材,以嗅覺掌控味道,透過以不同的輕萎凋及發酵、以不同烘焙時間及乾燥度處理,做了不計其數的實驗和紀錄,目前茶湯茶性皆趨穩定約8成,可望於春節後可公開發表推廣。
陳錦昌進一步指出,其實茶葉是藥用植物之一,保健養生的白茶製茶工序,也要遵循中藥材的流程,且特別重視符合「24節氣」,冬季的白茶選擇於「冬至」較合宜,所烘焙的白茶饒富天然蔬菜味道及花果香,相較大陸白茶的淡然無味必定更受青睞,省時省工,成本較低,未來市場頗具競爭力,重點是技術門竅的突破。
圖一 神農獎得主陳錦昌(中)傳承茶業給兒子陳建中(左)、陳建利(右),並研發成功台灣罕見具保健養生的「白茶」。
圖二 青年茶農陳建中秉持父親輔導,兄弟投入台灣白茶(白牡丹)研發實驗,近期可望對外發表。
圖三 陳建中說,台灣白茶(白牡丹)有別於大陸白茶淡然無香氣,它的茶湯飄溢蔬菜水果香氣。
圖四 茶葉是藥用植物之一,因此台灣白茶(白牡丹)的工序類似中藥,冬茶在冬至最符合節氣。
(記者林凌霄攝 )
避免法律糾紛,轉載本區文稿請先徵得原作者同意!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