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谷鄉衛生所呼籲-飲酒不等於酒癮
酒精是生活中,除了菸草之外最常見的合法成癮物質。也因為它的成癮性不像海洛因或甲基安非他命那麼迅速,國人經常忽略它的成癮威力。因此,精神科醫師提供民眾自我篩檢是否有危險性飲酒(at-risk drinking (要注意這不是篩檢酒癮的標準,酒癮的診斷要依賴專業醫師評估),預防危險性飲酒,則可預防未來持續這樣喝下去所造成的酒癮問題。 
若是過去一年曾經一次喝酒酒量超過:五瓶啤酒(一瓶350c.c.),或750c.c.保力達B或三洋維士比,或600c.c.紅酒,或200c.c.白蘭地或威士忌,或150c.c.高梁酒,就已經是危險性飲酒(喝得過量或太兇)的飲酒型態,有較高的危險可能發展成酒癮。 
根據英國研究(發表於國際醫學期刋Lancet, 2010),若將各類成癮物質對個人或他人,考慮在身體、心理、社會諸多方面的危害指標,計算加總各類危害指數後,酒精危害指數(72)高於列居第二的海洛因(55),其中,酒精對他人的危害指數更高於對自己本身的危害。這或許可以說明在頻傳的社會傷害事件中,酒精經常扮演催化行角色。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主治醫師黃名琪表示,酒癮發生非一朝一夕,多在習慣性飲用過量酒精多年後逐漸發展而成。所以謹慎控制飲酒量,應可降低酒精成癮危險。 
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酒精濫用與酒癮研究所,可以透過一個簡單而快速的篩檢法,幫助自己了解是否具有飲酒過量或不健康的飲酒問題: 
一年來你曾經一次飲酒超過(男性)5個單位或(女性)4個單位的酒精量以上?若答案為是,則你已經喝得太兇,並且有礙健康了。 
要注意的是各個國家對於一個單位的酒精含量定義不一。黃名琪解釋,在美國一個標準單位定義為14公克的酒精,丹麥與芬蘭則定義為12克,澳洲與紐西蘭為10克,英國為約8克,奧國定義為6克。 
國人因在體質上酒精代謝較差,所以一個單位若定為14公克可能不宜,是不是國人需要向下修正至10公克或以下仍待學者研究。此外仍待學者釐清,也包括美國的一次飲酒超過(男性)5個單位或(女性)4個單位的酒精量以上過量飲酒標準,是否適用於國人。 
若暫時以10公克為一個標準單位來計算的話,一個單位的酒精就大概約為350c.c.啤酒1罐,150c.c.保力達B或三洋維士比(酒精濃度約8%),120c.c.紅酒(酒精濃度約12%),40c.c.白蘭地或威士忌(酒精濃度約40%),30c.c.高粱酒(酒精濃度約58%)。 
換句話說,以男性而言,若過去一年曾經一次喝超過五瓶啤酒,或750c.c.保力達B或三洋維士比,或600c.c.紅酒,或200c.c.白蘭地或威士忌,或150c.c.高粱酒,就已經是危險性(大量或過量的)飲酒型態,除了會影響健康外,也有較高危險可能發展成酒癮。 
啤酒
保力達或三洋維士比
紅酒
白蘭地或威士忌
高粱酒
男性(5個單位)
1,750c.c.
750c.c.
600c.c.
200c.c.
150c.c.
女性(4個單位)
1,400c.c.
600c.c.
480c.c.
160c.c.
120c.c.

黃名琪強調,預防勝於治療的前提下,人們需要留意自己的飲酒型態,就像飲食要注意避免高脂飲食以預防代謝症候群一樣道理,要避免危險性飲酒以預防酒癮。否則一旦到了酒癮,便會對酒精使用失去控制,甚而每下愈況,難以回復。 
至於由長期的大量飲酒,發展了末端的酒癮時,目前在醫療上,第一階段先要評估與處理戒斷症候群,即所謂的解毒治療。接下來則進入第二階段的維持治療,在維持治療這個階段台灣過去先後有戒酒發泡錠或拿淬松等酒癮治療藥物,對酒癮個案有一定治療功效。特別是戒酒發泡錠,因其藥物特殊性,讓非常多動機良好的酒癮者幫助甚大,也讓許多瀕臨破淬的家庭重現一些希望。
資料來源: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松德院區 主治醫師 黃名琪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