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凌霄/南投報導
國立竹山高中美術班學生10餘人,去(107)年7月酷暑頂著烈陽,在張巧靜老師指導與帶領下,利用1個星期的時間,彩繪東埔蚋溪河堤(位於竹山木屐寮生態園區內),畫出竹山先民,就地取竹材,綁竹為筏,運輸人員物資克難渡溪,所謂「撐竹擺仔」的意象,美美的畫面吸引許多遊客及社區民眾觀賞、駐足,多位地方耆老也表示,「撐竹擺仔渡溪」確實是早期交通不便或者大水沖毀橋樑時,居民運送物資及人員的克難方式,很佩服竹山高中美術班師生,能考據在地先民文化,應用自己所學及美術專業,在東埔蚋溪環境生態保護協會的支援協助下,彩繪這幅長30餘公尺,高近5公尺的大型河堤壁畫,讓社區多了一處休閒美景。
竹山鎮雲林里三元宮的大型彩繪壁畫是另一個竹山高中美術班師生學以致用的作品。三元宮「慚愧祖師」是山區民眾普遍供俸的神祇,俗稱「祖師公」,慚愧祖師生前心地善良,且精通醫理,每被其治癒之人欲贈禮答謝時,他都謙稱「慚愧、慚愧」,甚至將歸仙時,仍自感有民眾之病,未及診治,故覺慚愧,後世感其慈悲及謙沖的胸懷,名其為慚愧祖師,建廟祭祀。因為三元宮廟旁有面壁,想進行彩繪,因此請沙連堡文化藝術策進會,來幫他們找人彩繪,竹山高中美術班學生,知道消息後,也亦不容辭,戴上工具到廟旁來幫忙,將慚愧祖師的故事畫上去,讓更多人來了解這間廟的故事,從構圖到完成壁畫,利用課餘及空堂,花了將近1個月的時間(108年3~4月)。過程中,美術班學生也了解到原來山區民眾祖師公的信仰和先民墾荒其實有密切的關係,對竹山、鹿谷地區的開發歷史,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彩繪時,吸引許多社區人士駐足觀賞,更有熱心叔叔阿姨主動送來茶水點心慰問,讓師生相當感動,完成後,街旁的商家也都覺得這幅壁給竹山街景增添色彩及亮點。
竹山高中美術班人少志氣高,致力於服務學習,民眾的肯定讓師生覺得很有成就感,其中的靈魂人物就是張巧靜老師,年輕的張老師以亦師亦友的方式和美術班學生相處,是竹山高中美術班的畢業校友,學姊的身分讓學生更覺親切與信賴,她認為傳統的畫展,集中個人作品,固然是美術教學成果的一種展現,但大型壁畫能讓美術學生走出去與民眾接觸,可以說是更「吸睛」的方式,而運用課堂所學的專業知識,深入了解壁畫所傳達的故事及意涵,結合社區資源,班級團隊成員,從發想、構圖、與案主溝通、修改、定稿草圖、施作到壁畫完成,學生在張老師的帶領下,過程中有討論、衝突、徵詢專家及意見整合,這其實很契合108課綱重視跨領域、實作、合作互動及社區服務的學習方式。
就是基於以上這樣的理念,張老師希望引導學生挑戰更大的目標,提供學生更寬、更廣的場域,來實現「自發、互動、共好」的教育理想,今年(108年)11月初,機會來了。行政院農委會集集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為了推廣保育觀念,讓大眾了解保育的重要性,並進一步美化公共空間,吸引更多人至教育館來參觀,中心決定邀請竹山高中美術班師生彩繪無障礙坡道牆面,首先中心人員到校為師生講解里山生態環境所要傳達的「生態、生產、生活」人與生態和諧共存、永續發展的理念,師生構圖時,決定以Q版趣味的方式來表達動物的特徵,過程中必須請教中心專家各種動物的特徵及習性,並做修正,才能正確彩繪出各種動物的特點,最後中心人員經過內部討論、表決,選出70餘幅的草圖,美術班師生10餘人,利用4個週末時間,頂著大太陽,才完成無障礙坡道牆面彩繪,可愛的造型,吸引不少遊客駐足欣賞,而參與彩繪的同學也表示,這項彩繪工作,除了需了解掌握各種動物的特徵外,也要將課堂上所學的紙筆繪畫技巧,放大運用到大型的牆面彩繪上,是一次難忘的經驗,而過程中,時而趴在地上,時而墊高作畫,對體力是一個大挑戰,但也感謝特生中心,讓竹山高中美術班有表現及服務的機會,獲得特生中心專家們及許多遊客的讚美,對他們而言就是最大的肯定,也覺得很有成就感。
陳漢銘校長表示,這三年來,竹山高中美術班在張巧靜老師的努力下,已逐漸從傳統及既有的基礎上,藉由服務社區的牆面彩繪創作,建立自己的特色,過去美術班學生,比較重視個人繪畫的技巧表現,但類似牆面彩繪的大型創作,需要團隊分工合作,更需要有外部的資源,因此,作畫不再只是個人的事,從構思、執行到完成,團隊內部必須互動,與外界也必須溝通協調,這樣的一個跨領域、實作的教學模式,應用知識技巧、表現情意態度及追求互動共好,體現108課綱素養培養的教學理念,這次因為壁畫彩繪的豐富故事性,而榮獲教育部學校特色圖文徵選活動「優等」只是個起點,希望未來有更多「碰」壁的機會,讓彩繪壁畫的故事繼續。
https://tnews.cc/049/default.asp
林凌霄 FB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2432978536
圖一 竹山高中「美術班的故事」榮獲教育部學校特色圖文徵選活動「優等」,師生開心合影。
圖二 大型壁畫彩繪前,負責指導的張巧靜老師先與同學共同設計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