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谷鄉鹿鳴南音社賞析會 彰雅社區典雅展演 增添另類藝術文化氣息
南投新聞網 記者林凌霄/報導
鹿谷鄉鹿鳴南音社成果巡迴發表賞析會,繼8/11首站在永隆社區關懷據點與長輩同樂,獲得熱烈掌聲、佳評如潮後,24日再度受邀在彰雅社區典雅演出,曲目豐富,曲調優美,讓現場關懷據點的長輩,隨著徐緩的旋律搖頭愰腦、如醉如癡,舒壓又開心。南音社長邱碧霞表示,鹿鳴南音社成果巡迴發表賞析會,希望能為頻臨失傳的南管傳統音樂藝術盡份心力。也藉由這場古早味的音樂會,為鹿谷鄉增添另類藝術氣息,讓鹿谷鄉的藝術文化發展好上加好。
鹿谷鄉鹿鳴南音社成立30年,目前由社長邱碧霞老師主持社務,禮聘林蕊、許芳誠兩位老師指導,學員學習苦練有成。為傳承傳統音樂回饋地方, 24日應邀在彰雅社區關懷據點舉辦成果發表賞析會,受到廖英君志工隊長率30餘位長輩熱情歡迎,精彩表演依序上場與社區長輩聆賞同樂。尤其南管古早味的音樂,對老人格外有感情魅力,美妙的詩詞旋律,或多或少喚回她們早年的回憶。
鹿鳴南音社發言人林國雄退休校長開幕引言指出,南管是源流傳於閩南泉州一帶的古樂,分為音樂與戲劇兩種表演形式。 南管的音樂性格疏淡含蓄,清奏曲意深遠,演唱曲委婉纏綿,戲劇則以才子佳人的故事為多,充分保存了古代中國南方音樂的特色。
林國雄校長說,南管音樂被稱為活化石,保存了漢、魏、唐、宋以來的音樂特點,曲詩以近中原古音的泉州話為正音,講究咬字吐詞,歸韻收音;曲調優美,節奏徐緩,保存了許多中原古樂原貌。
邱碧霞社長指出,鹿鳴南音社在彰雅社區凍頂展演,感恩理事長劉鳳玲、總幹事蘇忠正、廖英君志工隊長等的協助演出,成就了這一項活動。也感謝社員及鹿谷鄉親對鹿鳴南音社的支持,及共同對保存這項文化藝術資產的用心。
邱社長進一步說明,南管的歷史相當悠久,是典型的漢族音樂模式,屬於絲竹型的國樂,台灣傳承了漢魏以來的古樂遺風。在臺灣,與具有北方特色的北管相對。但隨著西洋音樂引進、科技樂器取代傳統絲竹,南管瀕臨絕響。而鹿鳴南音社成立以來,為推廣傳承保存這項藝術文化資產不遺餘力。其中,林蕊(古箏、唱腔)、許芳城(蕭及多項絲竹纅器)兩位專業老師,足堪居功厥偉。
今天展演的曲目豐富,由棉搭絮拉開序幕,林國雄校長氣勢磅礡的三國演義捲頭詞、接著下江陵、山泉、望廬山,蒙古舞曲、古箏、南胡和中阮、蕭的獨奏,最後用南管的十音演繹風拍梨做最後的演出!
值得特別介紹的是,由社長邱碧霞中阮彈唱通俗的「勸世歌」感動全場。它又稱為〈勸世調〉,是台灣早期民間的說唱音樂,通常由賣唱藝人用月琴自彈自唱,歌詞以處世勸善為主,因而得名。邱社長說,此調演唱速度不快,以便即興編詞,熟練的唱家,可用同一曲調天南地北的持續演唱很久。當年的賣唱藝人得具備即興編詞演唱的能力,因為這樣貼近庶民生活的唸唱內容更能深入人心,取悅於聽眾。這對高齡的長輩是當年耳熟能詳、美好的回憶。在安可聲中,邱社長再演唱一首李白的「下江陵」,畫下完美休止符。
邱碧霞社長總結表示,南管是中國傳統音樂,這種活的傳統音樂,對年輕一代而言,是非常陌生且頻臨失傳,好在台灣目前有少數老師,仍然堅持以傳統口傳方式繼續在台灣推廣。由於平日教學需要和個人興趣,本人近年來受聘在鹿谷鄉內各小學擔任校本課程—鄉土語文教師,同時也推廣南管、歌仔調,希望能為傳統音樂藝術盡份心力,也期待鹿谷鄉藝術文化與茶的觀光產業齊驅並進,讓鹿谷鄉的發展好上加好。
林凌霄 FB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2432978536
南投新聞網
https://tnews.cc/049/default.asp
圖一 鹿谷鄉鹿鳴南音社賞析會在彰雅社區典雅展演謝幕合影。(記者林凌霄攝)
圖二 林國雄校長以宏亮歌聲、氣勢磅礡吟唱三國演義捲頭詞。(記者林凌霄攝)
圖三 邱碧霞社品說唱勸世歌。(記者林凌霄攝)
圖四 彰雅社區關懷據點的長輩專注聆賞,非常陶醉。(記者林凌霄攝)
鹿谷鄉鹿鳴南音社賞析會 彰雅社區典雅展演 增添另類藝術文化氣息
避免法律糾紛,轉載本區文稿請先徵得原作者同意!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