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仔徧愛速食手搖飲不愛吃鮮果 名間果農憂心「大庄鳳梨」美名風光不再
少年仔徧愛速食手搖飲不愛吃鮮果 名間果農憂心「大庄鳳梨」美名風光不再

南投新聞網 記者林凌霄/南投報導
又屆名間鄉「金讚(台17)鳳梨」飄香時,八卦山台地再度出現鳳梨豐收風情,不過現場揮汗的果農臉上,卻看不到昔日那種豐收風光的喜悅。疑是因消費市場機制出現變異,少年仔徧愛速食手搖飲、不愛吃傳統鮮果消費族群漸萎縮,加上區域茶菁也因手搖飲料茶需求大增收益高漲,果農紛紛棄鳳梨回歸茶作經營,名間果農憂心「大庄金讚鳳梨」美名風光不再。

名間鄉農會推廣部主任吳銘碩今天說明,名間鄉鳳梨栽種面積約740公頃,產量約4600,000公斤。種植面積顯有逐年減少情況,因產期集中致價格低,且外銷果品數量又無法去化多餘產量。目前縣內產地集中於名間鄉及南投市(八卦丘堎),因氣侯溫暖、排水良好、陽光充足等條件,又以名間鄉占縣內7成產量。目前首期「催花」鳳梨已採收中,「正頭」當季可能再一個月大量上市。

吳銘碩主任表示,名間鄉內種植品種,由早期的開英種(台農2號),時至今日鄉內大部份種金鑽鳳梨(台農17號),果皮薄、果肉金黃色、肉質細緻、甜度高等優點,深受消費大眾所喜愛。目前鄉內農民種植大致分為二類,供應加工廠用(如鳳梨酥、罐頭)、供應鮮食用(如餐廳料理、水果食用),大部份農民生產高品質果品供應當水果食用,尤其青農在直接銷售(網路、電話)有較好的收益。不過,經所接洽農民詢答,近幾年國內鳳梨消費市場並無成長。

對此,本農會總幹事蔡素秋極重視,指示相關部門,積極研議如何提升果實品質及透過產期調節等有效策略,有助農民達到收入最大化,幫助本鄉農民所努力的方向。

返鄉青農蔡宜諺指出,我家是三代經營鳳梨產業,因而父親鼓勵我們返鄉幫忙,畢竟農村人力嚴重缺乏,尤其年輕人不願粗重幹活。返鄉七年從做中學,對鳳梨已略有認知和心得,起初因有外銷訂單利潤較優,果農跟我家集散場的經營都蠻有成就感。但疫情後好景不在,外銷停滯,單靠內銷消化不良,果農都無奈而笑不出來。當然大家也期盼政府能給予相關輔導或補助,事實上小農聲音是很薄弱,不像大企業容易被重視。加上目前台灣生活消費萬物皆漲,只有農產品漲不了,真的很無奈,名間鳳梨果農只好紛紛棄鳳梨,還原傳統種茶本行。

蔡宜諺說,事實上創業或就業在任何職場,都沒打包票一定會如意成功,我(中原化工)和妹妹大學(東海財經金融)畢業先後毅然返鄉務農,雖然都符合阿公和父母傳承家業的期待,自己的選擇也不能說「後悔」,不過面對現實經濟報酬率日漸偏低,難勉會洩氣減緩青年人的衝力,因此就有重新思考念頭,包括朝「轉型」、產業升級「加工」等面向的思維。但以地方產業大局考量,還是建請政府能重視果農收益,配合地方農會救救果農生活和未來。

今天媒體實際走訪大庄田間調查,陳姓資深果農說,他已有了年紀,栽培一甲多面積金讚鳳梨,在烈陽焰日下覺得非常辛苦,前幾年眼巴巴期待疫情後價格能翻身,詎料大失所望,外銷斷了行情慘跌,而坊間所有物價卻漲聲連連,農業肥料等帶動生產成本水漲高,簡值雪上加霜,且因少子化及高學歷普及化,農村勞力不足嚴重,非常無奈。他悲觀的說,如果政府不積極出面輔導,台灣鳳梨產業可能難撐過10年。

另,蔡姓農民兼鳳梨集散場蔡姓負責也自謔表示,他是名間鳳梨腳出世、吃鳳梨長大的第二代鳳梨梨果農,也樂見第三代無縫接軌,因此家族常以名間果農為榮。不過,社會環境及生活型態變遷,少年仔偏愛簡速手搖飲等果汁,懶得削鮮果,讓鮮食鳳梨消費需求直直落,目前產地收購價约10
元上下。

另以名間茶區而言,也因手搖飲抬頭,大幅帶動區域茶菁價位和需求,因此不少果農隨之棄鳳梨回歸傳統松柏長青茶耕作,初估單就這兩年,鳳梨栽培面積已大幅減半,這是很現實嚴重問題,果農也耽心「大庄鳳梨」美名風光不再。

林凌霄 FB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2432978536
南投新聞網
https://tnews.cc/049/default.asp

圖一名間八卦山台地再度出現鳳梨豐收,果農採收一車車的送鳳梨集散場收購。(記者林凌霄攝)
圖二鳳梨等級判定。(記者林凌霄攝)
圖三名間大庒優質金讚鳳梨聞名全國。(記者林凌霄攝)
圖四媒體為鳳梨果農加油打氣合影。(記者林凌霄攝)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