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級原味烏龍茶老師傅劉重森揚名國際 炭焙技術經驗分享
記者林凌霄/南投報導
2017鹿谷茶鄉各場次春茶賽機制已啟動,如何焙出好茶贏得「特等獎」茶,連日成為熱門話題。而資深製茶師劉重森,五十年來堅持以傳統「純手工炭培」製作原汁原味凍頂烏龍茶,揚名海內外,傲視國際。鹿谷在地縣議員許素霞01日特前往慰勉,肯定劉大師對茶鄉文化傳承的貢獻,亦是國寶級正港焙製茶葉的老師傅。劉重森也不藏私的分享表示,今年春茶焙製,不論使用現代電焙、抑傳統手工炭焙,仍應謹記「慢工出細活」、「看茶焙茶 」。
年逾七旬、現任鹿谷鄉農會理事的劉重森,從小耳濡目染長輩的製茶過程,十五歲起正式投入茶事實務,他從手工採茶、發酵、光著丫腳踩茶球,到升炭火、烘焙茶葉,古式製茶的每一環節無所不學,五十多年來,仍不斷的摸索、及創新,練就了一級棒的製茶功夫,期間,得獎無數,已擔任鹿谷農會理事、代表等長達32年,是最資深的會務幹部。
國寶級原味烏龍茶老師傅劉重森,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超過半世紀堅持〝純手工〞製茶、並以古法「炭焙」老茶,爐火純青的茶功夫,聲威遠播國際,遍及俄羅斯、大陸東北遼寧、北京、上海、深圳,由於純手工限定量產,供不應求、消費者只能耐心等待。
凍頂山的烏龍茶,已有百年的歷史,劉重森強調,傳統炭整日夜挑燈夜戰,既厚工辛苦又成本高(例如龍眼炭65年每斤只2元,目前是20元,大漲10倍),但卻是找回「凍頂傳統味」茶湯滑軟、滋味甜、喉韻美的撇步。因此至少要耐心採3次分段炭焙,每段控制1百度上下,以龍眼或相思木炭烘焙約10至16小時。將茶葉裡不該有的雜質(甚至農藥殘留)去除後,留下淡淡的炭香。分段炭焙過程中,更要一遍遍的反覆試茶,才能把烏龍茶的茶香,發揮到極緻。
劉重森強調,茶葉炭焙技術是無底深坑的學問,「經驗累積」、「懂得看茶焙茶」才是重點。烘焙前先要判定茶葉的體質,才決定炭焙的時間。依炭焙時間敲定溫度再細分等級,包括中火、重火、原味茶及老茶等,期符合消費者多元的需求。
至於即將展開的春茶焙製,劉理事分享表示,今年春茶生長期間,受到氣候異常影響,先是「久旱乾燥」茶芽發育不全,之後又是春雨連綿過潮,因此今年春茶焙製較有難度,真正要靠功夫了。
此外,由於比別人更用心,劉重森的炭培老茶,就有一般凍頂茶所比不上的特點。茶水柔順滑軟、茶湯入口清涼、甘醇無澀味、最重要是不具煙焦霉味,尤其是喉韻特別好,而令人津津樂道。劉重森說,好的凍頂烏龍茶應有「重發酵」的滋味,沖泡即使多次仍有泡水且不苦澀;他表示,一般來說,炭焙老茶的火候、時間拿捏不易,須有足夠的經驗才可焙出好茶,而十年以上的茶才算老茶。
劉重森進一步透露,隨著普洱茶登台,老茶身價大翻身,消費者面對坊間琳瑯滿目的老茶,眼花撩亂,其實選擇適合自己口味、喝得愜意就好,不必受茶齡牽制。當然茶農茶商要自律,秉持「良心道德」焙茶、賣茶。 洽詢電話049-2752359。
許素霞議員讚譽製茶達人劉重森「國寶級」當之無愧,亦是鹿谷茶鄉之光。許議員說,劉重森大師,50多年來堅持以純手工製作凍頂烏龍茶,找回鹿谷凍頂茶原味,更以龍眼木炭高溫慢火烘焙出獨特「喉韻」的好茶,不但在國內成為搶手貨,也紅遍大陸及俄羅斯等國際。尤其現今許多茶農茶商,以迎合市場利潤取向,讓鹿谷凍頂原味茶漸走味、炭焙技術亦瀕臨失傳,惟獨劉大師能堅持傳承本地傳統茶文化特色,令人敬佩。因此,在欣見不少高學歷青年返鄉扮茶農之際,亦呼籲縣府或公所辦理各項茶葉研習,讓劉重森等正港凍頂茶老師傅技術,得以傳承發揚光大,同時青年茶農能學習珍惜茶鄉傳統炭焙茶技術。
南投新聞網
台灣正聲新聞網
圖一 劉重森以正港凍頂原味茶的老師傅功力,50多年來不分寒暑投入炭培茶葉工作。
圖二 年逾七旬的劉重森,仍堅持古法升燃炭火、烘焙茶葉,在茶爐前,忍受高溫慢火烘焙,並非一般人受得了的。
圖三 劉重森以慢工出細活的用心,不斷的翻轉焙製陳年茶葉。
圖四 許素霞議員(左)展示劉重森(中)揚名國際的手工炭焙品牌茶葉。
(記者林凌霄攝)
國寶級原味烏龍茶老師傅劉重森揚名國際 炭焙技術經驗分享
避免法律糾紛,轉載本區文稿請先徵得原作者同意!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