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門即開啟 廣靈民俗技藝團「戲說殭屍」 表演創新歡樂殛屍舞蹈
記者林凌霄/南投報導
明(22)日就是農曆7月鬼門開,自古殭屍與鬼月幾乎被劃上等號,殭屍也將再度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南投市廣靈民俗技藝團,為打破民眾對鬼月殭屍的恐佈迷思,21日特舉辦「戲說殭屍記者會」,也結合流行音樂及現代周氏風格的編曲,表演系列的殛屍舞蹈,重現傳統文化與現代風格的融匯演出,逗趣又好玩,無形中消除孩子們對鬼月的恐怖心態。縣議員羅美玲期許該團能延續傳承老祖的智慧心血藝術結晶,也肯定該團10餘年來持續守護奉獻民俗文化傳承不遺餘力。
廣靈民俗技藝團總監楊彩菁21日指出,清朝是中國歷史上版圖最大的朝代,在文化藝術上也是百家齊鳴蓬勃發展,各種瑰麗的建築藝術,華麗的少數民族服飾,精緻的手工藝品流傳至今,就連殭屍傳說也為人津津樂道,甚至拍成「一見發財系列」電影,紅極一時,甚至有「趕屍」這個行業,趕屍時只見一整排的殭屍在搖鈴聲中,動作整齊集體行動,人是群體的動物就連殭屍也不例外。
清朝服飾裝扮與其他朝代不一樣,男子皆留髮辮,稱為金錢鼠尾,此與中原漢人束髮而冠的裝束不同。滿人是馬背上的民族,留髮辮主要為了視野開闊,便於山林中騎射。滿族人認為髮辮是真魂棲息之所,在戰場上陣亡的八旗將士,必將髮辮帶回故里,隆重埋葬,稱「捎小辮」。
滿清入關,遭受漢人的強烈抵抗,於是下達剃髮令,一旦留滿族的辮子,意味著臣服滿族的統治。滿族的辮子也意味著大清一統江山萬萬年的好兆頭吉祥象徵。從清朝文物及歷史發現其不朽的精神,一步一腳印的態度,正好與本團對民俗技藝的使命感不謀而合。
楊彩菁說,為了能夠將主題「手」更好的表現出來,本團特別設計了一系列的疆屍舞蹈,取其千年不朽永流傳的精神像徵,將神童化身為殭屍、小殭屍還有殭屍格格一起共舞。本草綱目由明朝李時珍撰寫,是中國歷史上本草學大成的著作,不僅能夠起死回生,更從十六世紀流傳至今,翻譯成法、德、英、俄、義、拉丁多國文字,流傳世界各地,衷心希望藉由世界共同語言~舞蹈,來感動人心,讓更多人認識台灣傳統民俗藝術,期許可以像清朝一樣強盛也和本草綱目這本書一樣,在世界各地發光發熱永世流傳。音樂部分結合現代周氏風格的編曲,殭屍不再雙手平舉往前跳,也能配合流行音樂大跳現代舞,讓我們一起走入時光隧道,重現傳統文化與現代風格的融匯演出。
鬼門即開啟 廣靈民俗技藝團「戲說殭屍」 表演創新歡樂殛屍舞蹈
避免法律糾紛,轉載本區文稿請先徵得原作者同意!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