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記者協會(Association of Taiwan Journalists)
﹝本會為『國際記者聯盟』(IFJ)會員
記者 張友道(玄德) 轉載.
喜獲重生 勸髓展良能
撰文:黃瑞嬌、施金魚
「七年來我無時無刻不感激慈濟創立骨髓資料庫,才能讓我們這些血癌患者有配對的機會;也很感謝給我無限的愛、無限恩情的捐髓者,給我再生的機會,她不只救我一人,也救我全家。」現年七十一歲的受髓者陳量談起他罹病至今的心路歷程。
在血癌發病之前,他身體相當硬朗,鮮少生病。
陳量在新竹縣五峰鄉種植高麗菜。2009年八八風災時,其他農場的高麗菜大都被颱風摧毀,他家的高麗菜園卻毫無損傷,一顆顆漂亮的高麗菜,在市場上炙手可熱,眼看就要有千萬元的大豐收。
沒想到怪事發生,高麗菜園突然飛來了無可計數的小白蝶,整個菜園白茫茫一片,陳量用農藥噴灑都無法消滅牠們,眼睜睜看著小白蝶將高麗菜園嚼食得一乾二淨,心血頓時化為烏有,不甘、怨嘆不斷地啃食他的身心。
2011年4月23日,他突然發高燒,頭皮出血,口吐血塊,六十四歲的他,仗恃著身體強壯,仍未就醫,直到隔天顏面神經中風,眼不能閉、嘴歪,才趕緊就醫。
到埔榮急診時,一驗血才知道是急性血癌,立刻轉診台中榮總,醫師表示十分嚴重,不知是否能活到明天。隔天進行化療,並尋求配對等。二個月後,就傳來配對成功的好消息,陳量深感自己是個很有福報的人。
接著,進無菌室打高劑量化療,讓他劇痛難忍,一發燒,就全身顫抖,須緊緊抓住床邊欄杆,內心感到惶恐,那是一段與死神奮戰的煎熬過程。「快沒命的人要求生存,要有魄力、意志力和勇氣。」他道出死裡求生的關鍵。
發病五個月後進行骨髓移植。捐髓者的愛心,流注他的體內,生命的能量,重新啟動。陳量從鬼門關撿回一條命,健康也一天天恢復。
移植後,陳量搬到埔里,和志工失去聯繫,直至前年志工又聯絡上他,通知可以參加相見歡,陳量期盼那一刻的到來。2017年10月14日這一天,在高雄靜思堂骨髓相見歡場合,陳量終於見到生命中的貴人──年輕的張英珊,他淚流滿面,雙膝一跪,感謝救命之恩,流著淚的張英珊也跪了下來,將他扶起,氣氛感人。
等候捐髓者求生的渴望,陳量能懂,他要盡己所能,為病友尋求更多的生機,將他重生的生命,發揮最大的良能。他誠懇地呼籲:「懇求大家捐出一點血去建檔,更多的人建檔,血癌患者就有更多得救的機會,功德比天還大!」
請參閱2018.04.28.南投新聞網http://tnews.cc/049
喜獲重生 勸髓展良能
避免法律糾紛,轉載本區文稿請先徵得原作者同意!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