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有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此人即為孔子,其周遊列國與三千餘弟子探討各面向的道理,無不充滿諸多人生智慧,尤其在政事及國家治理上,孔老夫子更有非常完整的規劃及策略。
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論语•颜淵》)意謂做官,首先就是得要端正好自己,你自己端正了,誰還敢不端正呢?又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孔子認為國家的管理者行得正、做得正,人民就有了方向,也自然願意跟著正道直行。如果管理者心術不正、行事不正,百姓又怎麼會願意遵守秩序和法律,怎麼能跟著正道直行呢?
國家最小的單位即是從家庭開始,若一個家庭都沒有良好的紀律去教養子女,那麼子女以後長大對於法令的遵守以及與人相處的應對進退,就會趨於一盤散沙,自然而然也會影響處事的原則,日後假若擔任要職,就無法公心一片成為廉政的好官員,所以能夠以身作則是很重要的部分,也是廉政的關鍵,更是孔老夫子所依循的正道,「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事開太平」。
從孔子談廉政之道
避免法律糾紛,轉載本區文稿請先徵得原作者同意!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