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文化權落後國際 城仲模:: 讓每一個人都有尊嚴的生活下去
台灣文化權落後國際 城仲模:: 讓每一個人都有尊嚴的生活下去

(記者 董浩然 /台北報導)
聯合國訂7月30日為「國際友誼日」,強調人民、國家、文化和個人之間的友誼能夠激勵和平努力,實現文化多樣性。當日舉辦2015和平文化國際論壇,從國際的高度來探討三大主題「從國際人權公約談文化權之保障」、「和平文化.世代傳承」、「文化遺產新價值」。等三大主題,分別由前司法院大法官兼副院長城仲模、文化大學哲學系連福隆助理教授、台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系劉鎮洲教授主持。


第一場以「從國際人權公約談文化權之保障」為議題,由前司法院大法官兼副院長城仲模主持,他首先肯定在場者都是良心勇士,談到文化、和平到人權都是每一位內心最期盼生活的方式……。但是有人類以來,這些都是我們追求的方向,而沒有真正達到非常圓滿的程度。對於大家齊聚慶賀國際友誼日,城仲模指出:「所有的良心的勇士在一起為這一天來祝賀、一起來期待包括我們國家、我們的社會永遠都是這樣一個令我們嚮往和平、有人權保障、讓每一個人都有尊嚴的生活下去的一個環境。」

當天與談者包括重要的人權、法學專家學者,引用中外案例探討。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委員暨中正大學財經法律系特聘黃俊杰教授直指文化權是基本人權,太極門稅務案件就是遭到文化歧視的案例,呼籲政府應依經社文公約第15條第2項規定對文化團體予以法制化保存及發揚。中華民國律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人權保護委員會主任委員蘇友辰例舉世界古文明的浩劫及文化權遭到侵害的影響,希望政府記取歷史教訓,讓太極門這樣宣揚世界之愛與和平,具有良知改革理念的社會宗教清流恢復舊觀,政府徹底實踐兩公約保障人權。輔仁大學法律學院行政副院長兼學士後法律學系主任吳志光也強調,宗教自由、文化團體的生活是人民內在信仰基礎,政府要給予最大保障。東吳大學法律系教授鄧衍森談到文化權論述最困難,國家不能因不熟悉而對新興團體產生負面評價。

城仲模指出:能夠把人當作人看的社會生活方式就是文化,後面衍生了很多很多的內涵。事實上,世界上能夠真正地談到文化的優點或者非常優美的表達出來的很多,全世界認為台灣也是一個非常適合人住的地方,一切的情況都表達的非常的先進跟有品質,我們也是一個有文化的地方,但是我們還有發生了1996年12月政府對很多的文化團體,有不平等的對待,讓台灣人民享有的文化權受迫害與凌辱,破壞了民主法治國家的國際形象。

城仲模也指出,在兩公約中有關文化權的部分,為什麼在台灣推展起來會感覺到倍加壓力或吃力?他感嘆:是因為我們四十四年前,就已經離開了聯合國,加上國際公法,在政治系、法律系裡頭,不是最重要的課程,沒有被重視,另外,我們國家對法治人權的部分向來不重視,最多是講一講,沒有實際在做;而且在法官、檢察官的訓練過程,對這一方面的教學時數,沒有酌量的增加,詳密的去分析說明,因此,司法機關、行政機關更不要說了。

與談者聯合國NGO世界公民總會(台灣)秘書長李斐隆,以親身實例分享太極門透過文化交流,獲得國際人士的友誼與尊重。李斐隆指出,台灣存在對世界價值,是提升世界安定的心靈能量中心。城仲模強調:「人同此心,心同太極,我們都贊成太極門的宗旨跟它對文化的貢獻。」最後,城仲模以最近日本發生一位六十幾歲老人在火車子上放火的社會事件為例,日本從中央到地方有關單位馬上聚會,研討對老人的福利、照顧等等,得出結論是政府承認做得不夠……。城仲模強調,很多事情我們再回歸原來的,再看看進步的國家怎麼做,我們就可以學到很多很多。

前司法院大法官兼副院長城仲模指出期待包括我們國家、我們的社會永遠都是這樣一個令我們嚮往和平、有人權保障、讓每一個人都有尊嚴的生活下去的一個環境。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