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聲製造百年傳承,國家廣播文物館常設展「島播之聲」
有聲製造百年傳承,國家廣播文物館常設展「島播之聲」
【記者謝敏政嘉義報導】
位於嘉義民雄的國家廣播文物館,今(15)日推出全新常設展「島播之聲」,同日並與中正大學傳播系共同主辦「民聲大噪散漫派對」。文物館用聲音串連過去與未來,喚醒每個人心中的聲音記憶。
「導播」之於廣播,如同導演之於電影。國家廣播文物館這次化身為導播,系統性地詮釋館內眾多的廣播史料與機具,並透過模擬體驗、典藏故事及數位互動三種方式,呈現歷史悠久的廣播文化,提升文物館的教育功能。
中央廣播電臺總臺長張正表示:「聲音的元素也許被視覺占掉許多注意力,但是聲音是一種陪伴,是不會被忘記的,過往歷史中,中央廣播電臺的中短波是最新的科技,現今央廣也不斷致力於掌握新技術,並在精神上創新。島播之聲是電臺、中央政府與地方的合作,國家廣播文物館是唯一以廣播為主題的活博物館,其所傳承的不僅僅是廣播的歷史和演進,更藉由歷史建築與館內廣播設備連結台灣這塊土地的過去、現在及未來。」
展覽分為「島播‧有聲製造」、「島播‧有聲有色」及「島播‧有聲核心」三大展間。「島播‧有聲製造」融合實體播音間、廣播節目生成及播音流程介紹,並規劃廣播劇錄製互動體驗,讓民眾製作屬於自己的廣播回憶;「島播‧有聲有色」是透過歷史照片及文物陳列,並導入心戰廣播聲音史料及文物館工程師訪談錄音,讓民眾「有聲有色」地認識廣播;「島播‧有聲核心」則是將發射機此一國家廣播文物館技術核心,透過科技數位投影及互動遊戲桌,讓大朋友小朋友一起跨越時空,感受聲音發送的力量。開展當天包括林于玲、陳文忠、黃芳蘭、林淑完議員、嘉義縣文化觀光局宋芬專員及民雄鄉公所主任秘書陳加茂都到場參與開展,在參觀展場時,對展場的多媒體設計及運用都給予高度肯定;嘉義縣文化觀光局宋芬專員更表示將全力支持國家廣播文物館提升為民間博物館,用聲音串連地方。
同日與中正大學傳播系共同主辦的「民聲大噪散漫派對」,則是由簡妙如教授帶領民聲大噪團隊,將音樂展演結合民雄街區的聲音散步地圖,串起在地特有的聲音紀錄,簡妙如教授說:「從學生的角度看事情,去嘗試創新,這樣非官方與非商業的活動規劃特別有生命力。」,表演邀請到臺灣獨立音樂圈知名創作者洪申豪、劉暐、楊盛堯,以及來自民雄豐收村以傳統廟宇文化創作而爆紅的樂團裝咖人、DJ Fuckerberg等人。
現場吸引近千人來訪,夜色中喧鬧的市集聲與樂音鼓噪,就像Vooid主唱洪申豪唱的《新月》歌詞中的場景:「所以我們踩著髒的球鞋,一起在音樂中跳舞,把所有愛過的恨過和犯過的錯,向著新月告解」。來參與的資工系林同學開心的說,跟同學一起在廣播文物館的草皮中聆聽音樂祭,是種新舊交融的刺激感受,非常好玩。
相關影音網路連結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ziA0HG7acmYKHekM8kSMpZRpF0fjNoeg?usp=sharing

新聞聯絡人:葉蕙瑄 0912830029 aliceyeah_rti@rti.org.tw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