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第一座結合鱟復育的濱海環境教育場館動土

記者張鎰三/嘉義縣報導
全國第一座結合鱟復育的濱海環境教育館,二十七日在布袋鎮新岑國小旁舉行動土,今年適逢鱟保育日十一週年,縣政府農業處及生態保育協會舉行鱟收容中心揭牌。嘉義縣的鱟保育、復育及濱海環境教育工作,一次到位,未來將成為全國海洋環境資源保育的示範基地。
縣長翁章梁表示,縣府十年前開始與新岑國小及嘉義縣生態保育協會總幹事蘇銀添合作,長期監測及復育這個存在地球超過四億年的「活化石」。
結合鱟復育工作的海洋環境教育館前後花了三年多時間,與地方及學校溝通,終於順利發包動工,將成為全國第一個結合鱟復育及海洋環境教育的場館,他要特別感謝經濟部能源局的大力支持與協助。
嘉義縣海洋環境教育館二十七日由翁章梁、立委蔡易餘、海洋保育署長黃向文、經濟部能源局參事吳志偉、布袋鎮長陳鳳梅、縣議員蔡瑋傑、黃金茂及地方各界主持祈福及動工典禮。
吳志偉參事指出,環教館頂樓將設置太陽光電發電設備,提供建築物覆蓋並達到隔熱效果,除了延長屋頂防水層使用年限,室內溫度也能降低,達到節能減碳效果,環教館也根據綠建築四大指標群方向進行規劃,未來將取得綠建築標章。
環教館造型融入鱟意象及綠建築理念,一樓設有鱟人工復育區及環境教育展示區,二樓為多媒體教室及多功能活動室,戶外還精心設計賞鳥平台,民眾及愛鳥人士可以登高觀賞布袋鹽田濕地上豐富的鳥類生態。
環保局長張根穆指出,嘉義縣沿海生態豐富,展館三大功能分別是濱海環境教育扎根(鱟及海洋生態保育)、低碳永續(館舍節能減碳設備)及生態旅遊(結合地方創生),環教館將結合濱海遊憩資源推動綠色旅遊,成為布袋鎮新亮點及指標景點,
另外,新岑國小設有圈養鱟的水池與房舍(鱟宮),是南台灣唯一被誤捕成鱟的收容地。嘉義縣政府攜手嘉義縣生態保育協會在環教館動工當天,同步舉行「中南部濕地鱟收容復育中心」掛牌,延續鱟復育相關研究工作。
蘇銀添開心的說,環教館動土了,鱟收容復育中心掛牌了,這是嘉義縣保育鱟的新里程碑。未來保育工作將更制度化,人力物力支援將步入軌道,讓大家都看見台灣在鱟的保育、復育及努力的成績。
縣府農業處副處長李建霖表示,縣府一0八年及一一0年,委託嘉義縣生態保育協會重新調查好美寮濕地稚鱟族群量及棲地現況,在計畫樣區發現十四隻稚鱟(約四至五齡),另二處樣區各發現二隻稚鱟(約六、七齡)。
執行團隊也根據調查成果,進行各樣區棲地比較分析,提出稚鱟合適的復育放流地點、時機,以及短、中、長期保育建議。今年八月三日與產官學等單位,搭船至前兩次調查確定的稚鱟棲息地,放流二百五十隻二至三齡稚鱟。#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