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對等尊嚴原則 肆應中共統戰伎倆
中共近年對我國認知作戰,傳播假訊息手法層出不窮,除藉由輿論操弄,也假借交流名義進行心戰攻勢。長期以來,政府對於兩岸健康交流,皆樂觀其成、正面看待,中共卻加以扭曲,視之為革命三大法寶之一的「統一戰線」。中共當前對臺工作,主要策略不出「以武止獨」、「以統戰瓦解臺灣內部」兩個層面,目的就是在「併吞中華民國」賽局上,營造有利環境或規則,以逞其惡行。

 中共祭出各種威脅利誘,其政治宣傳除難獲共鳴,邊際效用更逐年遞減。中共劣跡斑斑,上個月在臺灣周遭進行大規模軍演,本月則以交流名義,企圖在明年實現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目標。質言之,溝通確有必要,但如皆依中共的議程,不討論我國人民關切的問題,只依附中共「融合」、「發展」、「兩岸一家親」的論述,那就不是溝通,而是被統戰。

 在西方民主同盟堅決維護臺海安全前提下,英國《金融時報》日前引述多名知情人士報導,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去年曾對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提出「華盛頓正試圖慫恿北京攻擊臺灣,但他不會上鉤」謬論,探究其說法,其實是企圖離間分化歐美;此次中共故技施,推出「臺灣門號可綁定開立『中國』的銀行帳戶」,宣傳廈門啟用「近便利」服務專區,提供臺胞證、居住證等證件快速辦理、發證,均是換湯不換藥,可見其已捉襟見肘,無計可施。

 綜觀上述各類證件的辦理,皆是「名為惠臺、實則利『中』」的統戰方式之一。中共對申領居住證者提供趨近「設籍」的待遇,矮化中華民國主權地位的政治圖謀,昭然若揭,絕非對外宣稱僅為提供生活便利的目的;而在對岸申請證件所提供的個人資料,不僅會暴露隱私,也容易遭受更多的監控風險。

 中共對外妄稱「臺灣自古屬於中國,臺灣同胞天生就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卻刻意忽略「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只是以情感勒索、經濟施壓,強迫與會者表態,無助於兩岸健康交流。

 相較之下,總統賴清德在就職演說時向對岸喊話「正視中華民國存在」,並提及「尊重臺灣人民的選擇,拿出誠意,在對等、尊嚴的原則下,以對話取代對抗,交流取代圍堵,先從重啟雙邊對等的觀光旅遊,以及學位生來臺就學開始,一起追求和平共榮」,方能有助兩岸人民彼此的認識與了解;並重申政府一直以來支持不涉及政治性,且不違反相關法令規定良性、健康、有序兩岸交流的政策原則。

 秉持此信念,健康交流是基礎,非統戰的交流才會有理解,才會有諒解。只要北京在民主對等基礎上,「正視中華民國存在」,兩岸即可在不設任何政治前提下,進行協商對話,此正是賴總統就職演說的意旨與善意,且將憲法主權在民、防禦性民主、自由主義內涵和主張等,系統性闡述,也為兩岸健康交流提出再詮釋與新善意。

 舉凡中共的統戰活動,政府將持續善盡提醒責任,因為一旦不循正常管道交流,必然徒增交流風險。統戰活動和一般交流活動之不同,在於正常的交流活動沒有特別目的,也不牽涉利益,但統戰活動基本上是用攏絡、動搖和收買等方法,達到特定政治目的。

 近期,因為對岸《國安法》及《反間諜法》的施行,造成國人即便是團體旅遊赴陸,也有人身安全顧慮,政府日前首次揭露,我國團客到對岸旅遊期間,遭到官方留置數日,此一作法,不僅讓兩岸人文交流受限,更讓大眾人心惶惶。

 綜言之,只要中共不願「正視中華民國存在」,任何作為都徒勞無功。縱然中共相繼推出各種所謂兩岸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政策,可視之為對臺政策中「軟」的一手展現,惟其近年來不斷強化對臺政策「硬」的一手,包括機艦擾臺、壓縮臺灣國際空間等,則是類所謂「軟」的對臺政策,也難以對我大多數國人發揮宣傳效果;可想而知,其「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幻夢,也註定失敗收場。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