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制EQ解決衝突
多數注意力缺陷過動症患的自主慾較高、易衝動、易憤怒,較無法接受或遵循他人的指令,因此,他們在人際互動方面,容易因為小事常與人發生衝突、無法克制衝動而造成嚴重傷害,進而容易遭到同儕排擠,產生各種不適應的社會行為。因此,如何協助注意力缺陷過動症患者學習控制情緒的方法,習得良好的人際互動技巧,以順利融入團體生活中,並獲得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是特殊教育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
認知行為改變技術(Cognitive Behavior Modification,CBM)結合認知與行為學派理論的優點,認為行為是受背後的信念所影響,當人對事件的想法改變,行為就會跟著調整。認知行為治療對注意力缺陷過動症患最常用的是自我控制,強調個人透過內在語言控制自己的行為,最重要的技術是對自己說話,透過對自己說話技術引導自己的行為,而達到自我控制、自我調整、作計畫的技巧、問題解決技巧等。
(一)認識自我情緒
情緒是一種複雜的心理歷程,對注意力缺陷過動症者而言,是抽象又不易瞭解的,但是在學校生活中,他們除了要面對自己的情緒,也要面對他人(同事、長官)各式各樣的情緒。因此,『認識自我情緒』的課程內容,不僅對各種情緒有具體的概念,也要覺察自我情緒和了解引發情緒事件的能力。
(二)妥善管理自我情緒
情緒管理是人生一大課題,其重要性不遜於其他課業,對注意力缺陷過動症者而言,學習如何管理好自我的情緒更是重要。因此,『妥善管理自我情緒』除了瞭解想法是影響情緒的主要因素,並學習以正確之方式加以宣洩憤怒的情緒。
(三)良好的人際關係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者的人際關係普遍欠佳,而情形會嚴重影響其職場適應與未來接觸社會人群的適應狀況。因此,『良好的人際關係』學習如何用適當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訓練如何處理衝突,與同儕維持良好的友誼。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