苛稅猛於虎 執政者應記取歷史教訓
苛稅猛於虎 執政者應記取歷史教訓

【記者方明/台北報導】
禮記曾記載苛政猛於虎的故事,在現代民主國家的苛政,非稅制莫屬。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副召集人柴松林曾指出,近年來世界之所以充滿不滿與憤怒,如「占領華爾街」幾乎影響了世界上2/3的國家,從南亞、北非、中東國家,到處都在反抗,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賦稅不公。細數歷史上許多朝代的衰亡都與稅制不公有關,國內諸多學者專家亦提建言,希望執政者記取歷史教訓。

國內外因為稅制不公,人民生計困頓,造成政權更迭的前例,美國、法國、英國都有前車之鑑。

美國獨立戰爭

16世紀歐洲經歷了宗教改革的浪潮,一群認為《聖經》是唯一最高權威的清教徒在英國備受壓迫,於是他們決定離開歐洲,前往北美洲為宗教自由開創新生活。

1620年41名英國清教徒成年男子在北美洲上岸之前在五月花號船上簽訂政治聲明,強調政府是基於人民的同意而成立,並且依法而治。這份後人稱之爲《五月花號公約》(Mayflower Compact)的文件,建立了美洲殖民的主要思想,其內涵與精神也成為美國的立國基礎。

然而美國獨立前的殖民時期,事事都須聽令於英國政府。英國殖民當局爲了壟斷殖民地利益,極力遏制殖民地的經濟發展,1760年開始頒布一系列經濟政策,對殖民地課以重税,加緊控制。其中,尤以1764年頒布要求美洲殖民地大量購買英國民生用品的《食糖法》(Sugar Act)和禁止殖民地印行紙鈔的《貨幣法案》(Currency Act),讓殖民地經濟陷入困境,激起民眾強列反抗,走上街頭,舉行聲勢浩大的遊行示威。

傲慢的英國國會袞袞諸公,無視於殖民地人民對於英國政府在殖民地徵稅,控制殖民地政府燃起的熊熊怒火,1773年更進一步頒布由英屬東印度公司獨攬北美茶葉交易的「茶葉法案」,並課徵茶葉稅。美國當地居民不服,波士頓茶葉黨遂於1773年底,將342箱茶葉倒入海中,間接觸發1775年4月的美國獨立戰爭,並於1776年7月宣布獨立。

法國大革命

法國在路易十四的統治下,連年征戰,雖然國力達到顛峰,卻也造成國庫空虛,負債累累。接著的路易十五和十六「克紹箕裘」,不但延續先人窮奢極欲的宮廷奢華生活,還多次發動勞民傷財的對外戰爭,路易十六更想藉著贊助美國獨立戰爭之便,取回在美洲大陸喪失的殖民地。

財政困難是法國革命的直接原因,路易十六統治期間,債務增加3倍,使法國的經濟開始邁向破產之路。當時法國稅制極不公平。教會擁有法國十分之一土地卻免付任何稅金;貴族及教士所需支付稅金極少,還一再利用各種名目免稅;而僧侶和貴族以外的社會底層第三等級則幾乎包辦全部的稅項,卻無法享受任何政治權利,使他們更加怨聲載道,階級對立益加尖銳。

當一個國家需錢孔急時,販賣官職是個不錯的無本生意。因此,當時的法國政府出售貴族頭銜給第三等級人民。1700年至1789年間,法國政府售出了5萬個稅務輕省的新貴族。鬻爵的價格隨著國家財政日益虛弱也越來越高,每天都吃不飽的窮人負擔卻越來越重。

資料顯示,麵包花費在1788年時占法國貧戶收入的50%,隔年則已竄升到80%。商品銷不出去,農民只好湧入城市尋找新的機會,不僅推高失業率也使得社會開始動盪不安。當年5月路易十六不得不召集三級會議,想要再向第三等級人民征收新税,終使不滿的巴黎人民於7月14日攻占法國象徵封建統治的巴士底獄,法國大革命於焉爆發。

英國柴契爾夫人的「人頭稅」

柴契爾夫人是英國歷史上僅有的一位女性首相。她任職首相期間,拋棄英國的「共識政策」,主張政府減少干預經濟活動,在財政上採用貨幣主義政策。人們稱她獨樹一幟的施政風格為「柴契爾主義」。

她在第三任首相後期,為了縮減財政赤字,又不想得罪來自企業界和富裕階層的支持者,遂捨棄以財產為基礎的地方稅,卻改為以人為單位徵收的社區收費,即「人頭稅」。她想藉此迫使地方政府減少公共開支,卻未強迫地方政府降低總稅收水準,以至於每個人徵收的金額不變,卻加重低收入者的負擔,而一些地方議會在新措施推出後,制定遠高於預計水平的新稅率,等於狠狠地偷襲窮人與中產階級,導致大批低收入者因經濟負擔而反對交稅。

1990年3月31日,英格蘭和威爾斯實行「人頭稅」的前一天,倫敦出現二十萬人的大型抗稅遊行示威,事後更有數百萬人以各種名目拒絕繳稅。反對者聚在一處反抗地方長官、中斷法院審理人頭稅債務人的案件,但是柴契爾夫人強硬地拒絕讓步,使她的支持度急速下跌,識者咸認這是她後來下台的主因。

看完西方因為苛稅,造成國家政局的更迭,我們也可以回頭看看台灣過去曾經發生的類似故事。

荷蘭殖民台灣

17世紀明朝內部動盪不安,當時第一個有系統統治臺灣的荷蘭東印度公司(VOC)急需大量奴工,因此派人前往福建招募想要尋找新生活的中國人。1631年大約有一千多人自福建搭船抵台。

當時,荷蘭人只提供漢人生產所需的耕牛、農具和種子,要求漢人必須聽從荷蘭當局調遣,從事指定開墾工作,生產以外銷為主的糖和米,卻不能永久保有自己開墾的土地。漢人在生活上受到種種限制,卻因為台灣殖民地政府的支出暴漲,荷蘭人開始對漢人徵收人頭稅、人頭附加稅等,原住民則是每人每年上繳一張鹿皮。

荷蘭殖民政府連番剝削,終於引爆臺灣漢人移民一連串的武裝抗荷事件,其中1652年的郭懷一事件參與人數最眾、戰況慘烈、死傷尤鉅,約占當時在臺漢人五分之一。

郭懷一率民發事,死前強調,「我們要做主人,不要做奴隸」的不怕死精神,撼動荷蘭人的統治根基;而臺灣漢人目睹荷蘭殖民者在刀光血影中殺戮赤手空拳的人民,心中則是十分厭惡。於是10年後,當明末遺臣鄭成功懷抱「反清復明」之志,渡海而來驅逐荷蘭東印度公司時,漢人隨即響應,結束了荷蘭人在臺灣的殖民統治。

鄭克塽降清

然而,鄭氏入台雖然得到在台漢人的協助,卻為了籌措軍費,不但承襲荷蘭人的制度,又增設了家屋稅,甚至連豬舍、雞舍也不放過,作法事念經的僧侶、道士也要繳稅,完全符合有所得就需繳稅的原則,名目繁多,至為苛歛。

鄭成功在台不久即過世,其子鄭經承繼先人之志,為了籌措兵士糧餉,擴充軍隊的編制和裝備,遂不分漢、番均極盡搜刮、剝削之能事,令台灣人民無法承受,十分怨恨。文獻記載,他們會將無力繳納稅款的百姓抓去鞭打,直到家人凑錢清償所欠稅款為止。因此各種形式的反抗時有發生。

當時鄭軍軍紀散漫,兼且陸續有官兵駕船投奔清廷,可用戰船逐漸流失。因此,當1683年施琅帶領水師發兵攻台,遂在全無抗拒的情況下,堂而皇之進入台灣接受當時在位的鄭克塽之降。

從以上國內外苛稅實例,可以了解當人民生命財產沒有保障,導致民不聊生,政權一定不穩,執政者應記取歷史教訓。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