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嘉義大學回應網民對李佳芬《私立維多利亞中小學品牌管理之研究》碩士論文提出質疑和指教
【記者謝敏政嘉義報導】
有關日前網民對本校(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專班95年畢業生李佳芬碩士論文的研究方法和結論提出質疑和指教,該論文指導教授逐項回應與說明如下:
一、「自己研究自己…..他們的說法多半是「因為對這個產業比較了解」,但大家都知道這種人只是因為懶而已。」
1.「自己研究自己」這在社會科學質性研究方法論的正確說法是「自我敘說」或「自我敘事」研究(self narrative research)—以自我為主體的研究。如果是以個人所置身的機構或場域為主體,也可能是「自我民族誌」(auto-ethonography)研究。搜尋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顯示論文關鍵詞涵蓋「自我敘說」者共計712篇;涵蓋「自我敘事」者共計44篇;而關鍵詞涵蓋「自我民族誌」者共計38篇。換句話說,社會科學質性研究中,「自己研究自己」其實是常見的主題且遍及各專業領域。畢竟,要能層層剖析自己弱點和限制,瞭解自己的優勢和機會,才能務實建立未來理想目標和行動策略。個人如此,機構亦復如此。
2.再者,在教育場域中,從小學到大學教師,以自己教學或授課班級學生進行行動研究者比比皆是,藉由嚴謹的、系統化研究策略,探究和改善個人在課程和教學上的作為,研究成果對於教育專業的提升多所貢獻。
二、「訪問的對象,竟然是四位潛在客戶和七位學生家長……要了解維多利亞中小學品牌管理,不是坐下來一起吃宵夜就能知道的事情,幹嘛訪問客戶跟家長?還有,幹嘛寫成論文?」
1.李佳芬在論文研究方法「研究者」一節,介紹自己作為研究者的身分背景:「研究者曾參與學校創辦,目前擔任雲林縣某私立中小學之董事會執行董事……」而在「研究倫理的考量」一節更透過「詳列出六條自我要求的倫理守則,在訪問受訪者之前,經過對方同意後再進行採訪」,以嚴守研究者分際,保護研究參與者在不受到任何脅迫或傷害的情況下能自由表述個人意見。研究參與者均為家有中小學孩童的成年人,自主決定參與研究進行,系統化分析後以匿名方式呈現結果。這在研究倫理上並無疑慮。
2.本論文清楚揭示研究參與者為「維多利亞學校」的潛在顧客群和學生家長。潛在顧客群的4位家長係以一對一方式進行,避免彼此干擾。而新生家長和已有兩位孩子就讀該校的家長共7位,則分別參與兩場焦點團體訪談。「資料蒐集方法」一節均詳述兩類訪談方法的重點、訪談綱要和進行方式。無論是兩類訪談歷程,或是訪談後逐字稿的分析和報告撰寫與修正,研究者均定期和兩位指導教授會面討論,可以確認全程均由身為研究者的李佳芬獨力完成。亦確認並無任何違反倫理之爭議。論文品質雖無法完美無瑕,亦均公開大眾審閱,可受公評。
三、「說是論文,感覺更像是滿意度調查」
藉由訪談和內容分析等質性研究程序,所產出的研究結果是否能完全摒除主觀偏見,確實較難有定論。即使是量化研究方法,實驗結果也可能驗證假設或是駁斥假設。碩士論文研究常被學者專家視為「研究方法」的演練,以及獨立研究訓練的過程,只要研究者熟悉研究方法且堅守嚴謹的研究歷程。事實上,搜尋已發表的期刊論文,只要能提出可以檢證的研究方法和程序,以「滿意度」為題的研究論文亦相當多。
國立嘉義大學回應網民對李佳芬《私立維多利亞中小學品牌管理之研究》碩士論文提出質疑和指教
避免法律糾紛,轉載本區文稿請先徵得原作者同意!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