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鐘影后推手陳慧玲南華大學開講,鼓勵學子跨領域學習,「只要給時間,什麼都會開花」
【記者謝敏政嘉義報導】
南華大學文學系近年邀請多位知名演員蒞校演講,日前(5月6日)特邀從事影視工作逾三十年,曾製作《我的婆婆怎麼那麼可愛》、《最佳利益》、《我的30定律》、《雨後驕陽》、《我愛美金》、《芳草碧連天》、《閃亮的日子》、《草山春暉》、《四重奏》等優質好戲,素有「影后推手」之稱的金鐘製作人陳慧玲,進行專題演講。以「製作人,你在忙什麼?」為題,與大學生分享幕後工作經驗談並勉勵大家跨領域學習。
陳慧玲製作人演講一開始,從創作三階段「劇本、拍攝、後製」切入,引出製作人在其中扮演連貫戲劇調性的角色。身為一部戲的掌舵者,製作人對於整部戲有透徹的了解,她以兩段服裝風格、演員不同詮釋方式的影片為例,帶出製作人必須能在每一個細節中精準地調整,使角色不偏離原本的人物設定,而更貼近劇情走向。在拍攝初期,悉心留意演員的表演形式與節奏,並大膽預測哪一段可能會受觀眾喜愛,在合於劇情發展與核心價值的前提下,適時調整角色戲份,為觀眾帶來更多看戲的喜悅與省思。
陳製作人說,製作人的工作可說是包山包海,首先要籌組工作團隊、為戲劇定調,找資金來源以及後續宣傳,一部戲從無到有,製作人極為重要,而製作人的養成之路必然艱辛。陳慧玲也分享自己從小助理到接觸剪接後製工作、製作新聞單元企劃的心路歷程,常常為了工作不眠不休、不斷從挫折中學習,每一個歷程都成為她成長的養分,因為她的堅持與努力奠定今日的成就,知道要如何在眾多的競爭中,讓別人看見獨特性且獲得好評。
陳慧玲指出,製作戲劇雖然相當辛苦,但也是很有意義的事。因為深感傳播媒體的影響力很大,有時可以激勵人心、有時可以讓人療癒,透過戲劇也可以帶給觀眾不同的啟發,而在製作戲劇的過程中也讓她不斷學習新事物,因此讓她能保有熱情並堅持信念繼續製作優質的戲劇。而觀眾的回饋,更是支持她繼續創作戲劇的最大動力。製作戲劇就是要不斷創新,例如《我的婆婆怎麼那麼可愛》一劇就是一種新的嘗試,劇情以貼近大眾生活的故事為主軸,打破傳統的表現形式,並透過後製增加趣味性,便能讓觀眾吸睛。
陳慧玲製作人以身為中文系所的過來人,建議有志於影視工作的文學系同學,可以善用對文字的敏感度,在劇本閱讀能力上取得優勢,平時多看戲、多觀察,分析戲的好與壞,受歡迎與否以及其原因。養成每天寫日記或是記錄心得的習慣,無論是圖文的搭配,或是單純的隨手筆記,都可藉此訓練自己的表達能力。陳慧玲說,觀賞電影和舞台劇,可以從不同劇種的演出及表現手法,獲得不同的回饋,多閱讀報紙的社會事件也能幫助創作。陳慧玲更鼓勵大學生跨領域學習,多涉略不同領域的事物,無論是音樂、舞蹈、建築,讓自己的視野更開闊。劇本的訓練,從基本功開始培養起,劇本的架構並不困難,但如何讓自己的劇本是擁有「厚度」,可看性、娛樂性,才是要努力的目標。一部好的作品要獲得資金不難,若還沒有機會就自己創造機會,政府的平台或者比賽、補助,都是一種選擇。演講最後以「只要給時間,什麼都會開花」勉勵同學做任何事情只要給時間,努力不懈就有機會達成。
活動聯絡人:南華大學文學系王雅嫺助理 05-2721001#2131 手機:0920-351571
金鐘影后推手陳慧玲南華大學開講,鼓勵學子跨領域學習,「只要給時間,什麼都會開花」
避免法律糾紛,轉載本區文稿請先徵得原作者同意!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