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長庚醫院化被動為主動 骨髓增生腫瘤治療奏效
記者張鎰三/嘉義縣報導
年約四十一歲的黃小姐,約在一年多以前,出現全身性皮膚搔癢、食慾不振及失眠等症狀。到皮膚科看診及服用多種藥物後,都未見改善。後來因為健檢報告為指數異常,轉介到嘉義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陳志丞醫師門診就醫,才確診罹患了骨髓增生性腫瘤(MPN),所幸經過藥物治療之後,病情已經穩定,臨床症狀也大幅改善。
陳志丞醫師說明,骨髓增生性腫瘤是因造血幹細胞基因突變,而導致的惡性血液腫瘤疾病。患者可能產生的臨床症狀,包含搔癢、腹脹、食慾不振、盜汗、失眠、及體重減輕等。此病很容易產生血管栓塞的併發症,包含腦中風及心肌梗塞等。也有比較高的風險,產生急性血癌及次發性骨髓纖維化的轉變。由於症狀大多不明顯,許多患者往往罹病多時,產生嚴重併發症才被確診出來,也因此耽誤治療之黃金時機。
陳志丞醫師指出,現今歐美先進國家,已有大型醫院成立以骨髓增生性腫瘤為主題之醫療研究與治療中心,目的除了提升民眾對疾病的認知之外,同時著重於提供患者整合性醫療與專業衛教,以及對醫護專業人員之教育訓練,希望能提升疾病治療成效。另一方面,藉由治療中心專注於此特殊疾病研究計畫進行,建立數據庫和組織庫,以進一步了解這類疾病,並將新發現應用於開發診斷與治療方式。
嘉義長庚醫院楊仁宗院長表示,陳志丞醫師多年來致力於骨髓增生性腫瘤研究,目前擔任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理事,為相關領域之翹楚。
有鑑於台灣骨髓增生性腫瘤疾病之診斷與治療需求,目前尚未被完全滿足,病人無法充分取得專業衛教資源,且診斷後在治療及疾病監測上的資源,也較為不足。因此結合醫院內的團隊力量,成立骨髓增生性腫瘤治療暨研究中心,希望透過此中心,與相關廠商進行合作藥物與治療方式研究,攜手共同為患者服務。目前已與藥華醫藥公司合作,搭配嘉義長庚相關臨床治療豐厚的學術研究經驗,希望可為雲嘉南民眾帶來治療新契機。
陳志丞醫師表示,用於骨髓增生性腫瘤診斷,及追蹤的「競爭型等位基因特異性之定量式TagMan雙重PCR測定法」,已於二0二一年十二月獲頒國家新創獎,目前申請專利中。希望治療暨研究中心成立後,可以利用此一新穎的診療技術,提升診斷之正確性,推翻「緩解症狀」的被動治療思維,改以「治癒」為目標的嶄新治療方針,更能與國際臨床領域接軌。#
避免法律糾紛,轉載本區文稿請先徵得原作者同意!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