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製茶競賽7名優勝者參加全國賽

警訊時報特派記者張鎰三 嘉義報導
112年嘉義縣大阿里山茶區,清香烏龍茶(半球型包種茶)製茶技術競賽,19日至20日舉辦成績出爐。由阿里山鄉伍家田獲得冠軍,另選出亞軍及季軍,今年九月將派出七位選手,代表嘉義縣參加全國製茶技術競賽。
製茶技術競賽嚴格檢視製茶工法,包含日光萎凋、室內萎凋、攪拌、炒菁、初揉、初乾、手工整形、手工團揉、成品乾燥,過程以傳統手工製作。
參賽選手取得茶菁後,須判斷品質,再依製茶當日氣候,斟酌每道步驟的時間和程度,過程需全神貫注觀察茶菁到茶乾的變化。2天比賽期間,選手幾乎徹夜未眠,隨時確認茶葉品質。
製茶冠軍由阿里山鄉伍家田奪下,三名亞軍分別為梅山鄉郭秉航、竹崎鄉羅鴻儒,竹崎鄉羅竣瀚。季軍有六位,分別是竹崎鄉郭紋廷、梅山鄉邱宏仁、番路鄉黃俊瑋、番路鄉羅旭智、阿里山鄉李祥豪、番路鄉蘇詠棠。
因應參加全國賽需有丙級製茶技術士證照,將派出其中7位具丙級技術士證照選手,代表嘉義縣參加比賽,今日由嘉義縣長翁章梁、議長張明達等人共同頒獎,並祝福選手在全國賽奪下佳績。
評審林儒宏指出,本次製茶評選標準為茶乾外觀(20%)、水色(20%)及香味(60%),好的茶乾外觀應為均勻半球形,乾燥適度,無焦狀或茶葉碎屑,色澤鮮豔帶墨綠光澤。湯色蜜黃明亮,清香撲鼻無異味,喝起來應甘滑韻味強。
茶改場魚池分場長郭寬福說,近年來有許多茶二代、茶三代加入產業,年輕人以新思維突破傳統行銷方式是好事,但絕對不能忘記前端的茶業管理與製茶技術,用心學習製茶,熟悉後開始指導他人,才能讓茶產業永續發展。
縣長翁章梁表示,做茶需要顧好基本面,落實基本的田間管理及製茶,因此縣府鼓勵各農會舉辦茶葉競賽,讓業者們參賽交流,精進茶葉品質。嘉義縣產的茶經常在全國賽奪下佳績,今年將與農業處討論,準備採訪在全國賽得獎的嘉義茶農,將他們的心路歷程彙集成冊,讓更多人了解製茶這門學問。#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