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阿里山林鐵通車暨軸帶發展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阿里山林鐵通車暨軸帶發展

阿里山林業鐵路自2009年莫拉克颱風造成421處災害而停駛,歷經6年修護,原定2015年底全線通車,卻又因杜鵑颱風強力侵襲,十字路站至屏遮那站間的42 號隧道,發生2處長達55公尺的大型崩塌,造成鐵路中斷至今。
    林業保育署積極爭取經費及採用各式復建工法,在海拔一千六百多公尺沒有道路可達的二萬平山區,工程人員克服低溫、濃霧,在有限的狹小腹地運輸機具和材料,日以繼夜進行隧道復建工程,終於在1111229日貫通隧道,1121220日完成主體工程;全線軌道即將完成鋪設,預計於本(113)年年中通車。
    到工程最艱辛的42號隧道內,實際了解工程基地環境的艱辛,也安排工程人員闡述施工期間心路歷程;阿里山林業鐵路全線通車後,最具代表性的祝山觀日出體驗,飽覽阿里山特有的山林風光,也將是本次參訪的亮點。
    阿里山為臺灣重要的觀光景點及文化資產,阿里山林業鐵路更是串聯軸帶的關鍵點,未來將以「老景點新生命」之思維,以高品質食、宿、遊、購、行服務,使阿里山成為外國遊客來臺首選地點之一,整合嘉義縣、市旅遊觀光軸帶,打造林業文化新亮點。

阿里山貴賓館古蹟修復竣工 揭開日本皇族休憩所新面貌

曾為蔣公行館之一,嘉義縣定古蹟阿里山貴賓館,是全國第二高海拔古蹟,經林業署嘉義分署斥資6226.8萬元,歷時9年多調查、規畫設計及施工,今年5月修復完工,榮獲2023年嘉義縣舊建築景觀營造類建築園冶獎,未來遊客將可入內一窺日本皇族高級休憩所,揭開蔣公行館的神秘面紗。
阿里山貴賓館位於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內,面積約321.8坪,修復完工,代表農業部參選第23屆公共工程金質獎外,更榮獲2023年嘉義縣舊建築景觀營造類建築園冶獎,整修參照日治原始建築圖說,將屋面、煙囪、內外牆面及木地板等依原貌整修外,因應未來展示及空間活化,導入除濕、保暖空調設備。
阿里山第一代貴賓館誕生於1927年朝香宮鳩彥王到訪,為接待日本皇室於阿里山俱樂部後方加建洋館;目前現存的是1935年以「始政四十周年記念台灣博覽會」為由,興建的第二代貴賓館,就是剛修復完成的阿里山貴賓館;1949年後蔣中正將此做為度假住所及接待外賓。 
一、   阿里山林鐵歷史介紹
(一) 阿里山林業鐵路興建遠在日治時代,明治36年(西元1903年),臺灣總督府計劃開發阿里山森林,為搬運木材之方便,開始進行勘查、測量及規劃設計,於明治39年(西元1906年),由日本藤田組開始施工,後因財務問題收回官營。大正元年(西元1912年)12月嘉義至二萬平正式完工通車,全長66.6公里。隨森林開發業務發展之需要,延展至阿里山並逐漸增設支線,其中部分支線於作業完畢時先後拆除,本線及主要支線仍保留使用,嘉義至阿里山營業路線長約71.6公里,為世界著名登山鐵路之一。
(二) 阿里山林業鐵路乘載著阿里山百年發展的歷史記憶,見證伐木產業轉型觀光的聚落紋理,2018年成立專責機構「林務局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讓阿里山林業鐵路豐富的知識內涵與文化價值藉由研究與教育推廣的推動,以更多元的視角傳遞。
(三) 2019年「阿里山林業暨鐵道」獲文化部登錄為臺灣第一個國家級重要文化景觀,其內涵價值:
1.       阿里山擁有豐富的森林資源、多元的動植物生態與特殊的山形地勢,為原住民鄒族的傳統領域,歷來都是不同族群生活活動的場域。明治時期的官營林場計畫,促使阿里山林場成為臺灣近代營林事業的開端,進而開展出日治時期臺灣三大官營林場的輝煌事業。阿里山林場成立後,歷經林業生產、育林及造林發展,近代則成為森林保護及旅遊休閒地區,見證近代伐木產業逐漸轉型為觀光產業的聚落紋理,完整地展現出各階段林業活動及景觀特色。
2.       以林業鐵道作為主要運輸工具的阿里山林場,保存了平地至高山之登山鐵路完整發展歷程,其鐵道技術包含各式火車登山的路線工法與運行方式,並使用特殊的直立式Shay式蒸汽機車,為臺灣僅存見證二十世紀初索道運材技術發展成熟前之林業鐵道特色。
3.       因阿里山林業鐵道的串聯,形成了沿線土地使用的興起及以木材為城市景觀風貌的基礎,特別是嘉義北門車站周邊的製材產業遺產與鐵道維修基地,與中途的奮起湖及沿線聚落的形成,其林業與相關人文自然遺跡,呈現出其獨特的歷史與文化發展特色。
(一)      北門車站未來旅遊服務規劃
1.       位於嘉義市的北門車站自20235月開始進行空間改造及修繕,完整導入阿里山林鐵視覺識別系統,並以醒目的火車紅、幽靜沉穩的森林綠、溫暖和熙的晨光白色系妝點車站細節,而國產材特色售票口、金屬材質車站招牌,新穎的鐵道美學形塑阿里山旅程新入口,20231226日起正式營運,提供票務及旅運服務。
2.       每週六、日及國定假日開行「檜來嘉驛」主題列車,以柴油機關車附掛檜木車廂,行駛北門至嘉義區間,來回計10班次;2024年起每個月第一個星期六更加碼推出21號燃煤蒸汽火車(Shay 21)聯掛檜木車廂,串連嘉義文創園區、檜意森活村等熱門景點。
3.       林鐵及文資處於2023年打造專屬「進出站音樂」,委託文化大學中國音樂系王樂倫副教授創作,進站音樂以雙管鼻笛奏出高山青作為主旋律,背景利用吉他伴奏融入如星空般的合成聲響,以歌曲搭配景色,串成獨一無二的林鐵之旅;出站音樂以鄒族的古謠「塔山」為基底,融合多樣曲風,有別於以往「發車鈴」響亮聲帶來
 
(二)      奮起湖車站及周邊改善情形
1.       奮起湖車站海拔高1,403公尺,周邊區域在自然、人文與鐵道文化交融下,呈現別具特色之山城景緻,成為嘉義山區必訪景點之一。為優化車站周邊景觀,林鐵及文資處與吳書原設計師合作,將整體規劃減量設計,以在地、自然生態化的設計原則,配置奮起湖周邊地區原生種植栽,重新施設透水鋪面、排水系統,恢復最自然的山林樣貌,讓車站景觀舒適地回歸自然群山之中。
2.       設計貫徹「減量設計」的理念,移除過往不同時代添加的人工設施及梳理周邊景觀,將車站與月台裝飾物移除,整體塗料選用在自然環境中最不突兀的抿石子灰為主調,還給山林原有的色彩;將邊坡73條凌亂管線,透過各式會議、親自拜訪與在地居民溝通協調,重新整併、排列、清洗及上漆,計38條管線,呈現另類裝置藝術,傳遞美學價值。
3.       車站周邊並以鐵道的文化做為發想,格柵材質選用耐候鋼作為鐵道的延伸,以相近色的鏽鐵色與鐵道呼應,隨著不同視角、速度呈現不同樣貌,增加空間的活潑性。
(三)      奮起湖車庫未來規劃
1.       嘉義縣定古蹟奮起湖車庫全木造建築,為阿里山鐵路的鐵道及車輛維修三站之一,肩負著車次換班、養護、補給、驗車及鐵道維修等責任。
2.       整修工程使用臺灣檜木(紅檜)為修復主要材種,將外層雨淋板全面去漆,去除後期增設之天花板及隔間,恢復木造建築有風貌;屋頂更新為鈦鋅金屬板,其表面易生成天然氧化保護層,抗侵蝕、耐氣候,極大提升維護管理效能;地坪打除及調整高程後重新舖設,配合室外排水系統新作,使原室內積水問題澈底改善。戶外則設置無障礙通道,改善由車站前往車庫的便利性,營造無障礙與安全的公共空間,同時對於加煤台、水鶴等歷史設施修復,使旅客瞭解以往蒸氣火車之運作。
3.       為讓民眾瞭解林鐵機務(火車頭與車廂管理與維修工作)與在地聚落漸變過程,規劃策展計畫,部分空間留用做車輛維修與保養使用,透過靜態展示加上動態保存,讓修復後的建築、機器設備與鐵道車輛,能實際運行、展演,讓更多人走進歷史場域現地,為文資續命。
 
(四)      祝山車站旅運服務
1.       祝山車站海拔2,451公尺,於1986113日通車啟用,是阿里山林鐵第一條自行規劃建造的觀光路線。202010月,為提升營運品質進行車站改建工程,歷經3年,克服地勢、天候與疫情種種改建困境,並於20231121日重新啟用。
2.       改建工程以雲霧繚繞山巒為設計發想,融入雲海意象,打造雲浪造型屋頂,象徵迎接日出破曉,撥雲見日之意,站體外觀於山林間創造多條美麗的弧線,交織成雲頂上最美的車站。兼含文化景觀、生態永續及友善服務概念,為阿里山林鐵創下5個第一紀錄,包括全臺海拔最高車站、鑽石級綠建築高山車站、採用智慧生態照明的車站、具蓄水功能月台車站及雙層單側岸壁式弦月造型月台,成為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獨特五奇八景外之新地標。
3.       祝山車站改建後擴大月台候車空間及新增觀景平台,容納人數增為1.6倍。月台筏式基礎設置400噸雨水回收池,可供應60日使用需求(1,000/日)。設置無障礙電梯及溫水淨洗設備,創造更友善溫暖的旅遊體驗。
 
(五)      42號隧道
1.       阿里山林鐵自2009年莫拉克颱風造成421處災害而停駛,歷經6年修護原預定2015年底全線通車,又因當年杜鵑颱風強力侵襲,於十字路站至屏遮那站間42 號隧道發生2處計55公尺長的大型崩塌,造成中斷至今。
ğ.       經評估原址重建、橋梁及隧道復建等3種工法,在坡面地質、生態環境及永續環境等綜合考量下,以隧道復建為最可行方案。
3.       新建42號隧道設計採尊重自然生態與環境永續之減法工程,終點銜接既有43號隧道口,減少洞口開挖;施工期間克服偏遠山區無通達道路,以鐵道運輸機具和材料,不新闢施工便道,達到最小地貌擾動、兼顧安全及自然景觀還原等多重目標。保存既有42號隧道原貌,工程竣工後,將以不定期舉辦主題列車方式進行文資景點導覽與解說,作為歷史文化及環境教育場所。
4.       本工程施工期間參與中華民國隧道協會本年度優良隧道工程評選,經眾多工程報名參賽,僅8件入圍複評。新建42號隧道工程有別於其它入圍之公路、捷運、水利隧道工程,位於二萬平偏遠山區,克服工區腹地狹小,施工困難及保存既有隧道洞口,展現維護文化資產等特色,於202362日獲頒「優良隧道工程獎」。
5.       新建42隧道全長1,106公尺,經地質鑽探及地電阻探測等詳細調查,路線選定座落堅硬岩層,且最深覆土厚度達154公尺,提昇行車安全。隧道斷面加舖防水膜,隧道底部設置PVC管排水,防止隧道內滲水,增加隧道穩定性。工程自2018年歷經完成環境影響評估、水土保持計畫、文資審議程序,並取得阿里山鄉鄒族部落同意,自202118日正式動工,20221229日終於貫通隧道,續進行隧道防水膜舖設及隧道壁體混凝土澆置,於20231220日隧道主體工程,接續軌道鋪設作業。期間歷經Covid 19疫情、山區溫差大、經濟環境變化、俄烏戰爭(炸藥短缺)及營造工程物價指數上漲、天災及地質環境等問題影響,積極克服萬難力拼今年年中全線通車。
 
三、   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
(一)      歷史特殊性
「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位於阿里山山脈之上,東鄰玉山山脈、北接雪山山脈,海拔2,216公尺。從臺灣林業發展的脈絡與現代化的過程來看,阿里山的林業發展與轉變,為臺灣整體經濟與鐵路技術提升有著實質巨大影響;除林業發展歷史、臺灣森林鐵路發展及森林生態環境等面向外,綜觀此等自然環境、木材產業、鐵路文明及景觀價值面向,都顯示其絕無僅有的重要地位。
 
(二)      五奇與八景景致
1.     國家森林遊樂區發展歷史久遠、特色鮮明,擁有森林小火車、神木、雲海、日出與晚霞「五奇」及景緻,提供旅客良好的森林遊憩環境。
2.     阿里山還有非常具可看性的塔山奇岩、香林拱橋、28號巨木、神怡流瀑、阿里山神木遺跡、慈雲觀景、小笠原山及水山巨木等新八景。
3.     除日常可見的神木、日出與晚霞外,每年10-3月能看到雲海的機率較高,另外阿里山森林火車更是臺灣唯一登山森林鐵路,其重要性與代表性更深植人心。
 
(三)      2488文創品牌
1.     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入口的「阿里山轉運站」是森林與都市間的交通樞紐,也乘載著高人流量,嘉義分署將轉運站3樓辦公空間改造為森林專屬賣店「森,2488品牌概念店」,並以品牌角度出發延伸設置姐妹潭步道邊的6座「林業文化裝置藝術」,撰寫屬於臺灣阿里山的新歷史文化,讓路過的旅客有更多時間停留,藉此傳遞更多山林文化。
2.     「森2488品牌概念店」是臺灣第一個森林文創品牌,是以文創設計的角度,藝術涵養的淬煉,並結合日治時期延續至今所累積林業歷史文化為題材,邀請藝術家以這些豐富的資源進行藝術創作,展示250種「阿里山森林意象木製公仔」,以阿里山動物、植物、職人及山色等主題創作,讓遊客透過藝術創作,更了解阿里山獨特的美景、人文歷史、動植物生態。
3.     為提供遊客更優質的服務,以公開標租方式委託得標廠商經營管理,除提供遊客短暫停留空間,眺望塔山美景外,更將品牌識別主題延伸製作的相關文創商品,更可讓遊客將屬於阿里山獨特的記憶帶回家。
4.     2488品牌之阿里山木頭公仔商品更於202439日登上海軍敦睦艦隊,跟隨船艦在全臺7處港口展出,之後啟航到全球友邦拜訪,向全世界展示臺灣獨有的魅力和卓越的藝術創意,阿里山木頭公仔已成為文化交流的一份子,行銷阿里山獨特的美與價值。
 
(四)      水山療癒步道-全臺第1條以森林療癒為主題的路線
1.     嘉義分署為提高林道使用率,並以環狀步道系統及建立園區新亮點為考量,自祝山林道找尋既有連接水山步道的小徑,設置全臺第一條以森林療癒為主題的步道,全長約863公尺,沿線以次森林植被特色為主,融合地形及周邊地景,形成一條富含自然地景、歷史足跡、人文懷舊的遊憩環狀系統,並提供環境教育、森林益康、生態旅遊等體驗,感受行走於林間放鬆的氛圍,並利用腹地空間,形塑休憩與停留場域,打造園區僻靜清幽、舒適的秘境空間,享受與森林之間的對話,是一條讓人心情愉悅的健行路線。
2.     整條步道上沒有一般的解說牌,而是使用國產材柳杉製作之療癒解說柱來引導遊客放鬆,解說柱上僅有一個字和一句話,配合森遊阿里山APP藍芽推播療癒解說,自己與森林互動或闔眼、或吐納、或藏語、或臥觀,讓遊客看到的不只是森林,而是看見自己的內心。
 
(五)      森林療癒多元體驗活動
1.     2022年在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阿里山植物園設置森林療癒基地,2024年持續辦理療癒場域設施改善,優化場域之硬體設施。另為創造阿里山森林療癒基地之多元利用及亮點特色,融合森林療癒概念規劃多元之療癒課程,包括療癒小屋展覽嘉義分署開發專屬於合作社土匪山中的3款木質、草本及花果香調森林香水。
2.     20243月辦理阿里山春日限定沉浸式森林氧顏,將沉浸式森林氧顏置入阿里山,結合氧顏、導覽及品茗等體驗,透過真誠感受天然芬芳氣息,閉上眼、靜下心;在森林裡心靈慢慢被放鬆被修復,體會自然靈性的力量,透過森林氣息平穩身心,重啟內心的療癒力。
 
(六)      阿里山四季限定活動
1.     2020年開始推出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森林式生活提案,將日常生活休閒活動帶入森林,以四季主題活動(春季櫻花樹下的音樂會、夏季星空電影院、秋季彩繪森林市集、冬季森林野餐),以聚焦體驗式活動讓民眾感受阿里山四季之美。
2.     活動已成功打造遊客對阿里山森林式生活提案的品牌印象,亦深受社區及在地居民支持與肯定,整體遊客有年輕化趨勢,增加遊樂區不同客群以提升整體遊客人數,所導入之設計美學履獲國際獎項。
 
(七)      四季觀星生態體驗營
1.     遊樂區地處海拔2,000公尺以上、光害少,其中小笠原山具有360度無遮蔽視野,且四季景色鮮明,嘉義分署與嘉義市天文協會合作辦理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四季觀星生態體驗營活動,共同推廣阿里山豐富的天文資源及了解阿里山生態之美。
2.     遊樂區是臺灣可觀看到日出前的金星、木星、土星、水星及南十字星座之完整星象的最北區域;夏季有漫天的銀河,在阿里山小笠原山不僅可近距離觀看銀河,還可與銀河一起合照;秋季是阿里山開始出現雲海的季節,日落起的天象由壯麗的雲海、晚霞進入到清澈的星海,開始訴說秋季星座神話;冬季是四季中亮星座多的季節,在阿里山亦是透視度最高,可觀看星星最清楚的季節。
3.     阿里山天文四季各有不同特色,有專業訓練的天文協會現場解說;嘉義分署更培訓導覽人員於活動中介紹阿里山山歷史、人文及生態,活動豐富且多元,參加過的遊客皆讚譽有加。
 
(八)      持續提升園區內外接駁服務與停車空間品質
1.     因園區內停車空間有限,為改善及提升遊憩服務品質,於民國2014年起以OT方式將遊園車委外經營由民間廠商經營四處候車站,分別為旅客服務中心站、遊園車候車總站、沼平車站及香林服務區候車站,並於乘車處設有售票亭,區間行駛,減低園區內車流量並使交通更順暢,也讓到阿里山遊憩休閒的民眾能獲得更好的交通與服務體驗。除此之外,園區外有轉運站可接駁遊客往來市區與遊樂區,花季時更會安排區外接駁車提供開車上山遊客於園區內車位不敷使用時,可停在區外停車場再由區外接駁車接送入園,以提升入園遊客旅遊品質。
2.     遊樂區因人員及車輛出入數量龐大且身分複雜,造成管理難度升高,又因地理位置關係,區內停車空間極為有限,連假期間往往一位難求,以現行人工管制疏導方式效率不佳,進而導致?捐蠷繹諰峖]空位資訊更新過慢造成遊客滿意度下降,故辦理「園區管理平台-車流管控暨票務資訊整合」建置服務案,規劃以科技技術,進行車牌、車種、車流分析,藉由影像辨識,記錄進出之車輛資訊,提升遊樂區之車輛出入管控、停車場現場管理及車位資訊公開,現階段已完成硬體設備及軟體程式等建置,相關系統測試中。
 
(九)      周邊社區解說員培力
1.     為使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內之解說服務系統更臻完善,並提升本分署與在地及鄰近社區(中正村、中山村、香林村、十字村)之夥伴關係,嘉義分署於2020年起委託社團法人臺灣生態旅遊協會辦理「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周邊社區發展與解說導覽員輔導培力計畫委託專業服務案」,藉由當地居民之導覽解說培力過程整合相關解說資源,並規劃發展出結合生態、文化、深度、具在地故事的解說路線及行程,透過在地社區說自己故事的方式傳承阿里山的生態與文化,2022-2023年累計已服務679團共6212遊客。
2.     歷經3年之時間,分別針對基礎、進階及精進等階段培力課程,完成了31位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社區導覽解說員之考核認證,並於20223月正式成立「社團法人嘉義縣阿里山生態旅遊協會」,進行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付費導覽解說服務之營運工作。並研擬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之導覽解說路線行程與主題重點,推出「阿里山精華路線」、「水山療癒路線」、及「神木賓館客製化路線」共3條導覽解說路線。2023年起規劃「阿里山日出品茗與觀象所古蹟之旅」及「阿里山療癒賞樹與貴賓館造訪之旅」2套生態旅遊遊程方案,已完成試遊程體驗,蒐集反饋意見調整遊程內容後續正式對外開放遊程預約。
 
(十)      遊樂區內疏伐與林業鐵路沿線林相整理工作
1.     2023年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以景觀美質疏伐方式進行,針對柳杉、紅檜、臺灣扁柏造林地,因早期缺乏撫育林相老化,林分過密,藉由疏伐作業,疏開被壓木、枯立木,增加留存林木生長空間及地被植物生長、空間透通性,使林相整齊,林木通直圓滿,以提升整體景觀美質及旅遊品質,並達到森林療癒效益。2023年完成疏伐面積23.03公頃。
2.     為「2024竹博覽會暨世界竹論壇」嘉義展區,嘉義分署配合林鐵沿線竹林以及部分站點沿線之竹林整理。避開林鐵火車通車時間施作,將枯竹、倒竹、老竹、不良竹(細小或有病蟲害)等整理伐除並破碎於林地。針對重點區域及重要工項施作,以符竹博覽會景觀需求。目前總共施作5.9公頃林業鐵路沿線林相整理。
 
四、   未來與在地的合作
阿里山林業鐵路及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透過持續與在地的互動,輔導沿線社區及店家深化在地文化與產業升級,並串連沿線及園區自然生態與周邊社區歷史人文、產業發展等資源,透過主題列車及遊程體驗,鼓勵在地投入並建立共榮之夥伴關係,共同行銷推廣發展生態旅遊;朝向與在地社群共存共榮之方向發展,共同打造大阿里山生態旅遊軸帶,發揮對社會大眾推廣生態教育、環境教育之功能。讓山區的發展朝向在地、綠色及永續。
五、   大阿里山軸帶推展願景
1.    行政院考量阿里山為臺灣重要的觀光景點及文化資產,希冀透過整體計畫以「老景點新生命」之思維,挹注觀光投資於鐵路建設與整備高質食、宿、遊、購、行服務,形塑出臺灣高山觀光旅遊,打造阿里山為外國遊客來臺首選地點之一。並帶動嘉義地區整體區域發展,阿里山鐵路沿線為重要旅遊軸帶(文化部於民國10879日登錄全國唯一重要文化景觀),由大阿里山地區相關行政機關,共同研議以阿里山鐵路百年來累積的文化與建設為核心,就林業、交通、部落、產業、步道、農村再生、地方創生等面向,規劃下個百年阿里山之國家級整體昇級躍進目標,以持續活絡阿里山地區觀光經濟發展,並於2023年年初前提出跨部會合作之公共建設計畫。
2.    阿里山林業鐵路為軸帶串聯嘉義縣市區域,以跨部會合作方式,規劃82期中長程計畫以113-116年為第一期計畫,以「保存、體驗、共榮、永續」為願景,藉由都市設計與城鄉規劃,以美學方式,保存阿里山林業暨鐵道重要文化景觀一級車站,串聯嘉義市區域綠地系統與林業鐵路軸帶路網,打造嘉義木都、竹崎車站觀光、奮起湖車站觀光與阿里山森林遊憩亮點建設,帶動區域整體發展、提升環境與遊憩體驗品質,邁入國際級之城鄉發展,形塑阿里山的下一個百年躍升為臺灣國際級山林瑰寶。
3.    嘉義分署2024年推展中計畫包含大阿里山周邊地區步道整修(如瑞太、四大天王山、土匪山等步道整修)、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景觀及動線改善(如香林服務區二樓、生態館展區重新設置、中山村建物景觀改善等)、林業鐵道沿線林相整理以及集水區保育工程生態檢核等業務。未來針對遊樂區植栽景觀改善、阿里山博物館周邊環境改善工程、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人車分道及小笠原山步道維護改善工程、遊樂區巨木群棧道整修工程亦將於未來逐步投入資源以達成大阿里山軸帶推展願景。
 

 
附:阿里山林鐵照片
北門車站
北門車站
北門車站
北門車站
清麗無華奮起湖車站
奮起湖車站水管藝術
奮起湖車庫
祝山車站
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新地標-祝山車站
旅人記憶中最美的畫面-祝山車站
新舊42號隧道路線示意圖
42號隧道舖設防水膜及澆置隧道
混凝土,強化防水及安全
都是雙肩挑起接上軌線延續這條百年鐵道
林鐵處監工區同仁眾力齊發調整初鋪設之軌道線形
林鐵處監工區同仁依軌線標準曲率施工調整
隧道最後一哩路終於要接上了
 
附: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特色照片
水山療癒步道-水山教室(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提供)
水山療癒步道森天觀影(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提供)
水山療癒步道以手作步道、降低生態干擾(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提供)
阿里山森2488品牌概念館250款木製公仔(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提供)
觀星學員於小笠原觀景平台與美麗的星空合影(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提供)
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周邊社區發展與解說導覽員輔導培力訓練(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提供)
四季行銷活動-櫻與音的對話(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提供)
療癒小屋(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提供)
林業鐵道沿線林相整理前照片(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提供)
林業鐵道沿線林相整理後照片(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提供)
2024花季活動開鑼(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提供)
水山療癒步道沿線保存既有特色植被及生物棲地(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提供)
阿里山日出與雲海(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提供)
阿里山森林步道(林業及自然保育嘉義分署提供)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