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南院「泥土的座標—院藏陶瓷展」三百件夢幻逸品豪華登場
故宮南院「泥土的座標—院藏陶瓷展」三百件夢幻逸品豪華登場

【記者謝敏政嘉義報導】

國立故宮博物院有傲視全球的中國官窯瓷器收藏,6月29日起於南部院區推出「泥土的座標—院藏陶瓷展」,展出盛清康熙、雍正、乾隆時期官窯瓷器,及越南、泰國、柬埔寨、緬甸與韓、日等代表性陶瓷文物,完整呈現中國與周邊各國的文化交流,以及東亞各地陶瓷器競起的樣貌。

精美陶瓷,除了滿足貴族庶民的生活需求,也是人類歷史、美感與技術成就的重要座標。以瓷土塑形、上釉、高溫燒製瓷器的技術發源於中國,透過貿易傳播,在東亞地區輻射出豐富的陶瓷文化景觀。

故宮表示,「泥土的座標—院藏陶瓷展」院藏300件陶瓷器精品、包含13件被譽為「名瓷之首」的北宋汝窯瓷器,是故宮南院開館以來最豐富完整的陶瓷展覽。

「泥土的座標—院藏陶瓷展」,展品年代自西元前15世紀橫跨至20世紀,前後逾三千年,豐富精美的展品扣合亞洲各國瓷器文化交流與傳承,每一件都是此生必看,不可錯過的經典之作。展覽自6月29日起至11月10日止,於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S201展廳展出,故宮誠摯邀請所有民眾蒞臨南院,一同欣賞跨越地理、歷史文化界線的陶瓷交流精品展。

泥土的座標—院藏陶瓷展 總分說

總說明
陶器的古樸和瓷器的精美,滿足了人們美感和實用的雙重需求,是生活不可或缺之物。這些泥土的產物是人類歷史、美感與技術成就的重要座標,匯集成為星羅棋布、美不勝收的風景。

國立故宮博物院在清宮舊藏文物中,即有東亞周邊國家陶瓷的蹤跡,籌備南院期間,又陸續購藏數百件陶瓷器。本展以東亞陶瓷為主題,以被東亞各國師法的中國經典瓷器為序曲,再依其風格特色,分列東南亞及東北亞兩大主軸,精選代表性文物,呈現東亞各地陶瓷器競起的樣貌,進而述及文化交流的議題,讓泥土的座標,妝點出東亞陶瓷文化的華麗大觀。

I.中土典範
中國瓷器至少在唐代(618-907)就成為海上貿易的重要商品,在各國未能掌握高端陶瓷技術前,透過貿易網絡的傳播,深深地影響著東亞各國的生活美學。
無論是花紋裝飾、器皿造型、美麗釉色,甚至是胎體的潔白堅致,中國瓷器的多元藝術風格是歷久彌新的永恆典範,備受各國瓷器消費者喜愛,並在他們發展自身陶瓷製造技術時,也成為了模仿和致敬的對象。

II.東南亞
東南亞是太平洋和印度洋間的海陸交通樞紐,匯聚了各地陶瓷業的資源與技術。由大陸部以及島嶼部組成的東南亞,地形複雜,擁有富饒且適合製瓷的泥土資源,加以河流環繞,海道暢通,加速了區域內的交流與貿易,由於島嶼性質易於得到外來貿易資源,通常不需發展當地窯業,因此東南亞窯業主要集中在今日越南、泰國、柬埔寨、緬甸、寮國等地。

II-1 越南
越南瓷器傳統悠長,早在西元前後就有上釉陶瓷的生產,然而其作品與中國漢代陶瓷高度相似,不排除是技術或中土陶工的移動。十世紀,越南脫離內屬,陶瓷生產也開始有了新走向,白瓷、青瓷、褐釉等品類紛起,特殊器形與刻劃花技法令人讚嘆。到了十四世紀下半葉,越南成為全世界僅次於中國的青花瓷器生。

20190417 總分說
產地,稍後並遞補了中國明代海禁的貿易缺口,穩健地進入世界貿易體系,因而在亞洲各地重要的宮殿遺址都有越南陶瓷的芳蹤。

II-2 泰國
泰國在新石器時代的班清文化(Ban Chiang,BCD3600)中就有陶器生產的遺跡。早期陶器風格鮮明,結合土著風格與對獨特器形、顏色和裝飾圖案的偏好。九至十一世紀的高棉王朝時期(802-1431)開始生產高溫灰釉陶。西元1238年起,泰國形成統一國家,藉由官方的贊助,陶瓷產業高度發展,中部與北部都有重要的窯址群。在十四、十五世紀全世界瀰漫的「青花熱」當中,泰國以青瓷與鐵繪為兩大生產主力,別出心裁地開拓國際市場,開始邁向貿易的高峰。

II-3 柬埔寨、印尼與緬甸
柬埔寨最晚在西元七、八世紀已能生產使用轆轤製作的精巧陶器;之後,為了王宮與寺院的需求,大量生產建築構件與高溫施釉陶器,反映窯業發展的盛況,並且始終維持自身文化風格與質樸可親的特性。印尼是群島國,商貿便利,不必發展複雜龐大的陶瓷產業,故陶瓷業發展較緩,工藝也著重於實用功能。位在大陸部西側的緬甸陶瓷最具創意,特別是以錫作為助熔劑的錫白釉作品,甚至曾在日本與臺灣外海澎湖群島出現,足見其產品的高度流通性。

III. 東北亞
位於亞洲大陸的朝鮮半島,以及佇立於海上的日本列島,除了自身獨特的文化發展,也源源不絕地吸納亞洲大陸移入的人群與文化。中世的朝鮮半島,從中國習得技術後,又進一步將鑲嵌技法發揮得淋漓盡致,成為韓國代表性的文化。十七世紀以後,日本藉著引入朝鮮的陶工也習得製瓷之法,同時也仿效中國的風格與技術,最終在世界的陶瓷貿易中佔得一席之地。

III-1 韓國
朝鮮半島在公元前就生產土器與陶器,由於與中國交流密切,長期輸入中國瓷器,並於十世紀以前,吸收中國窯業技術,開始生產著名的高麗青瓷,十二世紀初期達到向北宋(970-1127)汝窯致敬的品質。高麗青瓷獨具特色的鑲嵌技巧,在十四世紀以後慢慢過渡到以化妝土裝飾為本質的粉青砂器。進入朝鮮王朝(1392-1897)以後,白瓷是其最重要的製瓷品項,青花瓷器也在十五世紀成為朝鮮宮廷的獨享器皿。

III-2 日本
日本古代的陶器早在一萬二千多年前誕生,而高溫燒製的掛釉瓷器始於九世紀平安時代(794-1185)。在歷經長期倚賴中國外銷的高溫瓷器後,胎質堅硬、潔白具有透光性的伊萬里瓷器在十七世紀誕生。其最初承襲朝鮮陶工的技術,生產風格質樸的唐津燒等,技術穩定後開始生產青花瓷器。1670 年以後,日本終於擺脫了中國瓷器的風格,發展出日本獨特的「柿右衛門樣式」與「金襴手樣式」技術,並且在海外大受歡迎。

故宮南院「泥土的座標—院藏陶瓷展」三百件夢幻逸品豪華登場

故宮南院「泥土的座標—院藏陶瓷展」三百件夢幻逸品豪華登場

故宮南院「泥土的座標—院藏陶瓷展」三百件夢幻逸品豪華登場

故宮南院「泥土的座標—院藏陶瓷展」三百件夢幻逸品豪華登場

故宮南院「泥土的座標—院藏陶瓷展」三百件夢幻逸品豪華登場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