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謝敏政嘉義報導】
靜脈曲張是個常見但是惱人的毛病,除了美觀問題外,有時也會造成腿部疼痛、慢性傷口,甚至無法行走。目前各項微創靜脈曲張技術已發展成熟,但較缺乏客觀的診斷工具,提供醫師與病人能在治療前一起討論手術的方式與可能碰到的問題。往往病人做完足部超音波後,還不知道手術的部位及骨盆腔內的血管狀況,就安排微創靜脈手術。嘉義長庚醫院發展出的下肢靜脈核磁共振檢查,不使用顯影劑,也沒有輻射線,可以完整的顯影下半身靜脈系統,使醫師與病人能更了解疾病的程度,共同做出最好的治療計畫。
84歲的王奶奶本身有心臟瓣膜閉鎖不全,因為靜脈曲張惡化,往往走沒幾步路兩腳便痠痛不止,晚上也常常因為小腿抽筋而痛醒。王奶奶因為年紀大就醫意願低,就醫時也往往因為年紀大及手術麻醉風險高讓手術醫師卻步,住在北部的女兒回娘家時,偶然發現母親晚上都會因腳部痛得睡不著覺,在友人介紹下,女兒帶她來到嘉義長庚心臟血管外科黃耀廣醫師門診。黃醫師考量王奶奶除了年紀大,又合併心臟宿疾,所以除了常規的足部超音波外,也安排了下肢核磁共振全靜脈掃描,以利進一步治療。核磁共振檢查顯示她沒有骨盆血管病變及腫瘤,腿部的表淺靜脈應該都是由壞掉的大隱靜脈引起,微創靜脈手術應該能有效的減少她腿部的症狀。
黃醫師與病人家屬進一步討論,靜脈曲張手術可分為傳統手術與微創手術,主要的目的就是要使退化的大隱靜脈或小隱靜脈阻塞,進而使足部血流都由其他正常的血管回到心臟。而微創手術是使用電頻或是雷射,由超音波定位後,在血管內加熱而達到阻斷大隱靜脈的效果。然而無論是電頻或是雷射微創手術,都須要在皮下注射大量的水分,以免在血管內加熱時燒壞血管外的皮下組織及皮膚,但是這些水份吸收後,可能造成王太太的心臟衰竭惡化。而微創手術最近有個較新的選擇「靜脈膠水」,由靜脈內利用膠水閉合大隱靜脈而不用能量加熱,王奶奶選擇了靜脈膠水,在局部麻醉下用微創的方式閉合了退化的大隱靜脈。出院後,王奶奶的腿不再疼痛,總算能好好的睡覺了。
心臟血管外科黃耀廣醫師指出,近年來與放射診斷科陳建瑋醫師合作,發展出下肢核磁共振全靜脈掃描,此項新式診斷技術應用在下肢血管介入,得到不錯的效果。除了能有效的提供進行手術前規劃外,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手術與併發症,比如病人若合併骨盆腫瘤或先天靜脈變異,微創靜脈手術不但無效,甚至可能有害。此外,黃醫師提醒靜脈曲張的病人,若出現小腿浮腫、久站痠痛、靜脈曲張出血、足部慢性傷口及反覆足部蜂窩性組織炎等併發症,或曾接靜脈微創手術術後效果不如預期者,皆應積極尋求專業醫師診治。
嘉義長庚醫院下肢核磁共振全靜脈掃描,提供靜脈曲張微創治療之新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