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茶都.嘉義」-結合空間美學的茶席體驗
「高山茶都.嘉義」-結合空間美學的茶席體驗

【記者謝敏政嘉義報導】

冷氣團來襲,一口溫潤甘醇的好茶,令人平靜、溫和!今年「高山茶都.嘉義」以結合空間美學的茶席分享慕名而來的遊客,從「在地文化的藝術化轉譯」概念出發,連結人與人、與生活、土地的情感,茶席棚棚滿座,聞茶香、觀茶色、品茶湯,好不悠哉。
嘉義縣是台灣高山茶主要產區,平均種植海拔800-1500公尺,分佈在梅山、阿里山、竹崎、番路等山區鄉鎮,面積約2000公頃。縣府整合生產區自創「阿里山高山茶」品牌,目前二代、三代農陸續返鄉承繼家業,結合文創、產業與觀光旅宿對外行銷,高山茶已成為山區最重要的高經濟價值作物。
阿里山高山茶遠近馳名,嘉義縣身為高山茶領航者,同時擁有豐富的地景風貌與製茶人文軌跡,「高山茶都.嘉義」連結茶產區,將藝術美學連結梅山、石棹等在地社區,在博茶會場推出結合空間美學的茶席,迸發出精彩豐富的藝術能量。
愛好品茗人士沈浸在茶席空間的紓壓音樂,司茶人以柔美的身段演繹泡茶,好茶入口,意猶未盡。
藝術家蔡江隆指出,嘉義縣這幾年很注重在地文化的連結,透過茶藝、工藝與茶的結合,推出精緻的茶席文化,尤其嘉義縣有得天獨厚的環境,茶農也很用心做好茶,現代人生活和工作壓力很大,經由喝茶這件事,都可以得到療癒,有時間的話,坐下來慢慢品茶,可以紓壓您的身心靈。
梅山鄉茶藝推廣協會執行長田清標表示,為了提升茶文化價值,鄉公所結合茶藝推廣協會在茶產區大力推廣,尢其司茶人都經過嚴格的訓練,讓遊客在山區各個村落,都可以坐下來近距離體驗最在地的茶文化。
從事茶藝多年的司茶人范瑄珆說,一般的茶分為綠茶、紅茶、白茶、清茶、紅茶和黑茶六大類,直到魏晉南北朝飲茶才漸漸從物質提至文化層面,唐代詩僧皎然在「飲茶歌」中首次提到「茶道」一詞,他說「一飲滌昏寐、再飲清我神、三飲便得道」,將詩茶禪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並提升至精神層面,茶道繁鎖細膩的過程,就是要大家專注與學茶,到了動作純熟之際,自然能「與道合一」。
來自竹崎鄉石棹產區的司茶人林玉惠表示,石棹地區生產輕醱酵的烏龍茶已有30多年歷史,是嘉義縣山區開發甚早的茶區之一,近年來又陸續推出小葉種和金萱種的紅茶,很受消費者喜愛,博茶會這幾天就有遠從台北專程來品茶和買茶的遊客。
20211227茶席體驗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MypCaNtqBdieroTX_L4gsm04NDw0CKvX?usp=sharing
新聞業務聯絡人:新聞處葉文雄 0932711421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