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召的搖籃 母親在信仰中的陪伴

▲台南教區舉辦講座歡慶國際聖召節,湧入大批主內的弟兄姊妹共襄盛舉。


■文‧圖/台南教區聖召後援會

今年的國際聖召主日,台南教區以講座的形式作為慶祝的核心活動。由於逢母親節前夕,聖職與修會委員會主委賴効忠副主教特別將「聖召」與「母親」兩個主題結合,作為講座的核心概念。這樣的安排,讓教友思考聖召的意義的同時,也重新體認母親在信仰生命中的重要角色。

母親是生命的泉源,是我們來到這世界的起點,她們不僅養育我們的身體,更在精神與信仰上對我們有著深遠的影響。耶穌基督降生成人,同樣是藉著聖母瑪利亞的回應:「願照祢的話成就於我吧!」(路1:38)才開啟了救恩歷史,這句話不僅是對天主的回應,更是一種對天主的信賴與召叫的承諾。若無聖母瑪利亞的答應與照養耶穌,也沒有隨之而來的救恩。  

在講座中,賴副主教分享了多位主教的成長故事,提到他們的母親在孩提時期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就像舊約中的撒慕爾,其母親亞納在祈禱中願將孩子奉獻給天主,許多奉獻生活者的母親也同樣懷抱信仰與堅定的心志,陪伴孩子在信仰中成長,最終走上奉獻之路。

聖召並非遙不可及或僅屬於少數人的恩典,而是每個人都可能被邀請的生命旅程。講座開場中,黃敏正主教提及他年幼時與神父的互動,以及寫日記反思的習慣,都是他逐漸認識聖召、體會天主帶領的重要歷程。教宗良十三世則曾大力推動聖體大會,強調與聖體相連,是辨識與回應聖召的關鍵途徑。

聖母的回應答覆是一種對天主旨意的完全接受;與談人施若望修士分享:「天主選的人都是平凡的人,卻是祂要的人。」聖召不總是驚天動地,它可以潛藏在日常生活中,也可能是一種默默地奉獻與陪伴。最好的自我聖化方式,就是願意聆聽天主的呼喚,並勇敢地回應。

賴副主教分享許多主教的小故事,都有母親的陪伴與祈禱,她們是信仰成長的推手及孕育的搖籃。羅光主教的母親,從小陪他讀經、進入聖堂,終身為他祈禱。鄭再發主教的母親,親手縫製手帶,作為晉鐸典禮的獻禮,象徵母親將兒子全然奉獻給天主。

施若望修士分享了他在菲律賓參與聖母遊行的深刻體驗。他說:「在不同文化中,母親的角色雖表現方式各異,但那分與孩子緊密相連、隨時陪伴的本質從未改變。」就如同我們與天主的關係——祂始終與我們同在,即使在我們尚未明白祂的計畫時,祂早已在我們生命中播下聖召的種子。施若望修士也談到靈修生活,因為認識聖若望會而學會默觀,這樣的靈修方式扶持著生活,以新的眼光感受不變的天主。講座最後,施若望修士的一句話總結了整場講座的核心精神:「聖召是不斷地陪伴,及不以人的眼光,而是以天主所要而揀選。我們一同為台南教區的聖召祈禱。」


天主教周報電子報 https://catholicweekly.catholic.org.tw/archive.htm

天主教周報網站 https://www.catholic-weekly.com/index.html

天主教周報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Catholicweekly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