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絕毒品危害 捍衛健康鞏固戰力

 6月3日是「禁煙節」,為了紀念反毒大臣林則徐在清道光19年(西元1839年)6月3日,為防止毒品危害,於廣東虎門焚毀英商鴉片,斷然採行嚴厲的反毒措施的歷史。時至今日,毒品仍是破壞社會治安、影響國家發展和全民身心健康的頭號敵人。一直以來,國軍貫徹政府反毒政策,持續強化部隊反毒及毒品防制工作,杜絕毒品危害,期能純淨軍風,鞏固戰力。

 長久以來,毒品是危害人類和社會最深的罪魁禍首。鴉片毒品廣泛傳播期間,大自國家社會,小至個人家庭,皆險些遭到亡國滅種的浩劫。當前社會資訊發達,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更使毒品及違禁藥品的濫用日漸猖獗;許多年輕人常因年少輕狂,冒險逞能,一不小心就淪為煙毒受害者,終致人財兩失,家破人亡。

 觀諸社會現況,安非他命、搖頭丸等新興毒品,以咖啡包、奶茶包、果汁及休閒食品或果凍、梅子粉、糖果等零食方式偽裝,吸引青少年好奇使用,在青少年間迅速擴散,對民眾健康及社會危害甚鉅。毒品本身具有成癮性,一旦上癮,便容易受犯罪集團的控制與擺布,此種擴散效應若在軍中發生,對國家安全將造成立即而明顯的危害。

 毒品對人體的危害眾所皆知,人們與「毒」的距離不在於有形的遠近,而在於「拒絕毒品的勇氣」。施用毒品的原因,除了好奇、提神、賺錢等理由;也有人因為身處高壓環境,想透過吸毒放鬆,逃避現實。殊不知,不論施用毒品的等級輕重,依賴成癮後戒斷困難,對身心的戕害難以挽回。國內近年發生多起重大社會案件,犯案者都有吸毒前科,證明反毒不僅攸關個人健康,更要為社會治安去除隱患。

 毒品案件層出不窮,除影響身心健康,更是社會秩序混亂的禍源。民國110年內政部治安調查報告指出,毒品相關案件高達3萬8827件,占刑案15.9%排第2,又以一級毒品海洛因及二級毒品安非他命案件數最多。毒品危害之大,舉凡傷害、詐欺、性侵、公共危險等犯罪,皆可能扯上關係。

 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社會發生多起青少年因吸食新興毒品猝死案件,反映出毒品正在侵蝕臺灣的新生代。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2022年報告指出,年輕人使用毒品程度高於成人,在許多國家年輕人使用毒品程度更高於過去幾代人。年輕人是國家發展的命脈,毒品危機成為當前人類社會的最嚴重問題。

 軍人執干戈以衛社稷,身負國家安全的守護重任,若染上毒品,危害將更為嚴重。不但自毀前途,更會禍及家庭和社會。許多吸毒者都是因一時的警覺性不夠,踏出錯誤的第一步,一輩子為毒品所控制。只要遠離毒害,就不會走上毀滅之路。

 事實上,毒品對消化系統、免疫系統傷害很大,一旦濫用會導致多種併發症,阻礙個人學習與成長,神經、器官受損,腦力鈍化、退化。毒品的可怕,不僅危害吸毒者,更在於吸毒成癮者為取得毒品,不擇手段,常因而涉入毒品與黑道暴力、色情走私等犯罪;吸毒賠上的不只是身體健康,還會墮入犯罪的深淵,嚴重危害個人生命與社會治安。此外,吸毒者喪失工作與正常生活能力,勒戒醫療的費用,以及緝毒、戒毒與防治藥物濫用工作等社會成本,也將嚴重衝擊國家社會的正常發展。

 毒品防制與國人身心健康、國力發展,息息相關,世界各國無不投入龐大資源,期能降低危害。國軍落實政府反毒政策,自95年起成立「毒品防制工作小組」,從「反毒、緝毒、拒毒、戒毒」4大主軸,律定相關工作要領,執行反毒工作,在各級努力下,官兵涉毒人數逐年下降。

 清末林則徐禁煙,曾以「國無可用之兵、無可籌之糧餉」痛陳毒品危害之深。以史為鑑,毒品除了傷害國民健康,更因為吸毒所造成的各種社會成本負擔,導致國力下降。國軍肩負保國衛民的神聖使命,更應深切了解毒品的危害,遠離毒害。國軍反制毒品的作戰,不僅是一場攸關戰力的戰爭,更是純淨軍風,鞏固戰力的正本清源工作。

 綜言之,戰勝毒品是國軍官兵義無反顧的義務與責任,全體官兵要與全民齊心反毒,以果敢、積極和具體的行動,讓毒品永無生存空間與機會,共同打造無毒、純淨、健康的生活環境,讓毒品進不來、藏不了、跑不掉,捍衛國軍官兵與全體國民身心健康,提升國家總體戰力。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

gotop